今天是世界讀書日,網絡上,朋友圈都在頻頻發表感言。我也是躍躍欲試,卻開了一天的會,中午還去了趟醫院。吃過晚飯收拾完,正想思考下,卻接到通知,小組要加班開展討論研判。到這陣終于結束,回到賓館房間,靠在賓館整潔清新的大床靠背上,浮想聯翩。
讀書是怎樣改變了我的人生
我出生自農村,小時候家徒四壁,吃飯都成問題,完全沒有可能有錢買書。上學了,也就薄薄的《語文》、《數學》兩本書,內容非常簡單,開學頭一天就把前前后后翻個遍,當然那時候并不懂,主要看圖畫。
好在家里有個大三歲的哥哥,他的課本比我的書豐富一些,可以偷偷的拿來看。有時候,他會借來同學或者親戚的小人書,看完后,也會讓給我看,偶爾也講故事給我聽。
有時候,我們看的高興,就大笑不已。這時候母親就會過來,搶走我們的書,罵著讓我們去干活,然后她自己拿過去讀。父親母親都上過掃盲教育,母親還在城關一小讀過幾天書,大體都認得一些字。
或許就是父親母親有時拿著書,一字一頓的朗讀,也或許是母親常常在冬天將她那個年邁的有哮喘病的老師接到家里供奉,然后夜里圍著火爐聽老先生驚心動魄或百轉千回的說書,引發了我讀書的熱情。
那時候看書的愿望很強烈,貼在墻上模糊不清的報紙,被撕得不知道名字看不到開頭和結尾的小人書,偶爾還有完全看不明白的大部小說或者小篇文言文。
到我開始讀中學,缺書看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學校的圖書室雖然不大,但里面承載的書籍卻讓我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感覺那是一個巨大的海洋。
圖書室每天晚上六點以后開放,我幾乎每次都是第一個去。七點上晚自習,不允許學生繼續留在圖書室,我怎么也舍不得走,經常在圖書管理老師催促責罵中戀戀不舍的離開。
好在每次都可以借閱一本書。我晚上借回去,上晚自習的時候偷偷看,下晚自習了接著看,宿舍十點半鐘熄燈,我就在學生宿舍旁老師宿舍的窗外,借著昏黃微弱的燈光看。
可惜的是,那時候看書沒人指導,沒有章法,胡亂的看。童話故事傷痕小說,長篇短篇雜志期刊,囫圇吞棗看個熱鬧,看得云里霧里。反倒是那些最應該讀的四大名著竟沒有完整的讀過一遍,更不用說四書五經了。
但正因為這樣沒有任何功利和目的的閱讀,讓我愛上了讀書,使讀書成為我極少的愛好之一。不管怎樣,開卷有益。那些讀過的書,多多少少都留下些微的影子,存留在記憶的深處,影響著未來的生活。
讀書,讓我在幽閉的大山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讀書,讓我在匱乏的生活中,豐富了內心的情感。
讀書,讓我在歲月的歷練中,造就了寬厚的心態。
沒辦法,時間太晚了,只能匆忙結束,就到這兒了!
(圖片來自網絡)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