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斷舍離,就是訓練自己成為能夠信賴的自己,最終徹底脫離“沒法收拾的自己”!
是完全以自己為中心,選擇自己“需要、合適、舒服”的物品,徹底擺脫自己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物品,讓自己一直處于一個舒適有序的環(huán)境當中。
上周日利用半天的時間整理了客廳的書柜,挑選出很多孩子的圖畫書和隨手涂鴉的畫紙,當時覺得孩子的作品,天真爛漫,不舍得扔,總覺得以后專門找個時間分類整理,或者留著以后做個紀念,于是書柜里充滿了孩子們類似這樣的東西,亂七八糟的占了書柜一半的空間,我給這些物品做了歸類整理,我的書分別按照心靈類,教育孩子類以及生活類分架子放置,孩子們的書按照故事繪本和學習類(成語故事、弟子規(guī)等)分類放置,收拾出一堆沒有收藏價值的涂鴉和畫冊和過了年齡段的小圖書,頓時整個書柜看上去清爽了許多。然后順便把旁邊紙箱里的玩具也做了次斷舍離,對于一些已經過時或者缺少零部件的、臟的無法清洗干凈玩具全部丟掉。做完這些,心情也好像被清洗了一遍,感覺神清氣爽。以后每周收拾家里的一個房間,做一次斷舍離。
今天上午剛好在樊登讀書聽了《少即是多》這本書,樊登老師也不止一次的提到斷舍離,因為從物質當中獲得幸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要學會降低滿足的閾值就是不再被外界的事物所束縛。遠離消費傳染病,養(yǎng)成物質簡單,精神富足的生活習慣。而這需要我們不斷的通過《斷舍離》來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