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回家,看到家里的蘆薈長的很好,走的時候忍不住移了幾顆,小心的用保鮮膜把根包裹了起了,在家里找了一個遍,沒有適合裝蘆薈的,最后想到用礦泉水瓶裝,又擔心在瓶子里晃得久了葉子會折掉,于是又用保鮮膜在葉子表面纏了一圈。
回程的路上擔心壓到瓶子,把本來在側邊的瓶子特意放到了最上面,到了住處取出來發現并沒有什么問題。
傍晚在小區的樓下找了個不顯眼的地方,用啤酒開瓶器在地上撅了一陣,然后一把一把的抓起來,在手上過了一遍,放進了袋子里。
回到住處以后,用手捧著放進了花盆,小心的把蘆薈移進了土里,看著幾顆蘆薈還算清脆,長舒了一口氣。
蘆薈長的很慢,我卻很著急,每天一有空就盯著它看,怎么看都感覺沒怎么長,“怎么長的這么慢啊,家里的那些就長的那么快,是不是換了地方就不長了”,然而任憑我再怎么著急,它該怎么長還是怎么長。
每次澆水的時候我都擔心澆的多了,澆的少的話又擔心沒澆透,雖然知道蘆薈耐旱,但是澆完沒幾天,看到表面的土有點干了就還想繼續澆。
有時候看著蘆薈發呆時就想“人和這蘆薈就很像,小的時候需要小心呵護,引導,當有了基本的生存能力以后,就可以時不時有機會就旱一旱,這樣才能長的更健壯,長時間濕潤,反而容易腐爛”。
幾個月下來,這幾株蘆薈的長勢越來越好,厚厚的枝莖越來愈發的長,斜斜的探到花盆的外面,中心層層疊疊的長了許多葉子,長的早的已經變得愈發挺拔粗壯,晚的卻還是青青嫩嫩的。
周圍也發了許多的小芽,擠擠攘攘的,讓本來就栽的近的幾顆的枝莖都耷拉在了一起,我擔心這樣長下去會影響到葉子的發育,就抽了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找了工具小心翼翼的扒拉著土,把根莖尚淺的小蘆薈外外面移了移。
在我休息的日子里,每天看書做題之余,累的時候就看看蘆薈,有時候就感覺蘆薈長的愈發的茁壯了,仿佛他們每一株都有生命似的,每天都在竭盡全力的往上竄,仿佛充滿了無盡的活力。
忙的時候,好長時間似乎沒澆水,猛然間想起來,發現有的似乎都枯萎了,然而幾瓶水澆下去,沒幾天功夫,就恢復了生機,然而一段時間下來,還是有些枯萎了的。
最吸引我注意的是,越是經歷了枯萎次數多的蘆薈,似乎越不容易枯萎,就像人的生命,越是經歷了衰竭,越是有韌性,越不容易夭折。
蘆薈原產于非洲熱帶干旱地區,分布幾乎遍及世界各地。大而肥厚的葉子保證了它即使在很干旱的條件下也能順利的成活,甚至離土的蘆薈能干放數月不死,
有時候就想人應該像蘆薈一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充實自己,存儲能量。或者有一天因為環境變遷,或是其他不可知的因素,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它會成為你維持生命的最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