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西海岸到東海岸,有3000英里路程,應該怎樣行走才能到達呢?有的人一開始斗志昂揚,每天走四十,五十英里;有的人每天堅持走二十英里,究竟誰能更快到達目的地呢?
一開始激情燃燒的人,經歷充沛,道路平緩,等等內在外在條件和資源都不錯的情況下,每天都四十五十英里,可是如果遇到風雨,遇到道路艱險,也許他們會躲在帳篷里休息幾天,但是心里并不擔心,因為之前的幾天,已經每天都超額完成目標了,所以耽誤幾天也無妨。而且激情過早過快的燃燒完畢,現在已經沒有激情了。
另外一些人,在天氣、道路狀況都良好的情況下,克制自己每天只有二十英里;在遇到風雨,道路挫折,身體狀況不好使,也堅持走每天走完二十英里。最后,反而是他們先到達目的地。?
我從前每次確立計劃的時候,總是信心滿滿,并且給自己制定太多任務。每一次一開始總是激情燃燒,可是都無法堅持下去,大部分情況下,我在第一天就已經放棄了。雖然也有時候,覺得自己狀態很好,能量充足,甚至可以超額完成任務,殊不知,其實我透支了后來的能量,所以,故事同樣以放棄告終。
我們總是高估自己一年中的進步,卻低估自己五年的進步。總以為以打雞血的方式過完一年,我們就能得到夢想中的成功。其實,我們更應該腳踏實地,每天一點點一步步堅持走下去,哪怕每天只走幾步而已,可是五年的時間,我們每天的進步堆積起來,就會發生質的變化。這就是復利的原理,每天只增長一點點,日積月累,不可小覷。愛因斯坦說: 復利的力量比原子彈更加強大。
在節目(東吳相對論-從數量到品質)的最后,吳伯凡老師說了一段話:不要隨天氣和路況的變化來告訴你該怎么走,要由你自己告訴自己該怎么走。金融市場不在你的控制中,顧客不在你的控制中,地震也不在你的控制中,技術變革同樣不在你的控制中。從根本上講,幾乎每件事,都不在你的控制中。雖然有困惑,不確定性,甚至混亂依然擺在你的面前,但堅持二十英里法則,和你的團隊在前進的道路上,緊緊根植在確確實實的信念上將成為最終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