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傳統的學習方式都是“自己學,自己悟,那才是真本事”。這種學習方式我們把它叫做單機學習,單機學習方式往往成長速度比較慢,也容易遇到瓶頸,和出現“故步自封和止步不前”的狀態。
單機學習,讓我想到中國近代百年的屈辱史,由于清政府一直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常以天朝大國高高自居。而當外國列強以船堅利炮入侵時,我們毫無抵抗的能力,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
而聯機學習學習的方式是:“用答案換答案,用經驗換經驗”,和不同的高手進行經驗交流。聯機學習可以讓我們集百家之長,取長補短,從而快速取得成長,聯機學習好比現在的“改革開放”。
聯機學習,是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像網絡游戲一樣,置身于社會網絡的學習方式。
他的步驟如下:
1、你自己先打磨一個知識結構。如果你沒有結構,高手也不愿意帶你玩。
2、拋出去,換回別人的知識結構。以答案換答案。
3、重復前兩步,不斷修正自己的知識結構。
4、整合出自己的知識體系,實現質的飛躍。
案例附錄
古典老師在《躍遷》中提到的“學五渣”通過和自己國內導師以及國外項目專家不斷交換觀點,建議,最終拿到心儀工作,以及一代宗師李小龍不拘一格汲取各門各派武學精髓,最終讓自己的武學思想和造詣在短時期內快速提升。
除了這些我們也可以回憶一下,在古代春秋戰國時候出現的知識大爆炸局面。
春秋戰國是中國哲學思想大爆發的時代,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百家爭鳴。為什么春秋戰國時期會爆發這樣大面積的百花齊放?
這和當時諸侯大量養士有很大關系。
當時周朝已經開始分崩離析,各諸侯為了自保,流行“養士”:把技術人員匯聚在一起,管飯,大家不用困于工作,可以坐在一起開腦洞,討論亂世來了,該如何治世。這一討論就引發了百家爭鳴。
當然無獨有偶,文藝復興時期商業的發現帶來了空前的繁榮,在一個商業家的推動下,一場場沙龍舉辦開來,一些有思想的人在一起開展探討學術,藝術,探討人的價值,不斷的思維碰撞,讓這些頂尖人物更快的沖破自己的桎梏,創作出更多的價值。
他們經過,多元、互聯、跨界,最終形成知識躍遷,創造出大師輩出的年代,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互聯網時代,知識的源頭不再是在一本教科書里,或者某個教授的大腦里,它屬于一個聯機學習的群體,在大腦和大腦的碰撞中,在一線大咖們的具體實踐中。
由此,聯機學習,才是如今的正確打開方式,那么你的聯機學習智囊團籌集好了嗎?一起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