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就業指導課時,老師在黑板上整整齊齊列出16個詞語,然后笑著讓大家任選3個詞形容今后的人生目標。
我坐在后排,半瞇著眼,從前排同學腦袋的空隙中仔細分辨。16個詞語,整整齊齊4排的方塊字,讓人看著有些頭暈。
“舒適生活”這樣平淡乏味的詞語混在“事業騰達”、“家庭和睦”、“奉獻社會”等宏偉遠大的詞語里,卑微地占據著小小的角落,不起眼、不爭鋒。
我的左手托著下巴,右手指尖的水筆轉過兩圈,低頭,在課本的空余處寫下3個同樣的詞語。
那天的老師似乎出其地有興致,隨意詢問了幾位同學的回答后,十分欣慰地總結道:“看來,大家都意氣風發、壯志凌云啊!沒有人選舒適生活這樣的詞,真的是太好了……”
難道想要過舒服的日子就是不求上進嗎?
我很震驚,也很疑惑,卻突然想起半年前那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冬日下午,我和同伴重回母校,看望老師。
一番客套過后,那個臨近退休的直爽老師滿懷期待地詢問起我們的大學生活。
同伴是個活潑開朗的姑娘,說起話來像倒豆子似的,一籮筐的快活話兒怎么也說不完。
而我,側耳傾聽、點頭微笑之際,也開始打起了腹稿。
忙得不可開交的社團活動,各種可愛有趣的同伴,實用精致的課程,規律有序的異地生活。豐富卻不慌亂,多姿卻不迷茫。
我想要和盤托出卻害怕雜亂無章,我想要刪繁就簡卻害怕顧此失彼。
千頭萬緒,最終只剩下一句話:“我的大學生活,很舒服。”
老師顯然是沒有料想到我會如此回答。短暫的錯愕后,她低頭沉默了許久。
抬起眼望著我時,那眼睛里的不忍心和糾結沒有掩飾地、直直地漫出來。一向快言快語的她這次卻說的很慢,仿佛在努力地遣詞造句,想要對我說一句警醒又不那么傷人的話。
破碎的字句,突兀的空白,逐漸拼湊出她那斷斷續續的句子。
“舒服,這個詞的定義就很多了……但是,年輕人的日子,總歸不要過得太舒服了才好……”她對我說,眼睛里滿是一眼看到頭的憐憫。
?
從什么時候起,舒服成了年輕人的禁果?
師長們不約而同地教育我們“苦盡甘來”,師長們接踵而至地規勸我們“年輕就應該多吃苦”。
他們一廂情愿地以為,年輕人叫囂著的舒服就是貪圖享樂,年輕人執著的舒服就是推卸責任。
他們以為的年輕人的舒服,是豐富多彩的夜生活,是午后陽光照醒的惺忪睡眼,是無人管轄、日復一日的放蕩生活。
他們以為的年輕人的舒服,是絡繹不絕的狐朋狗友肆意玩鬧,是拋開學業的沉迷網絡,是不思進取、不顧后果的嬉戲人生。
他們以為的年輕人的舒服,是人人不可叛逃的墮落生活,是人生功虧一簣的節點。
然而,這樣的“舒服”,真的是“舒服”嗎?
當晨起的室友洗漱時,那嘩啦啦的流水聲刺破你的夢境,半夢半醒間的你真的還能這樣晝夜顛倒、一覺睡到黃昏時嗎?
當你的同伴打開電腦學習時,那噼噼啪啪的打字聲穿過你的耳機,刷劇、打游戲的你真的還能氣定神閑、內心無一絲恐慌嗎?
這樣看似瀟灑度日的你,日子真的過的坦蕩舒服嗎?
你雖然在玩樂,卻也明白自己的玩樂的時光總會在未來付出代價。你雖然看似無所顧忌,卻也只是用短暫的玩樂來掩飾內心的焦躁和不安。
沒有人天生喜歡自甘墮落,每個人都想努力拼搏、自強不息。只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和毅力舍棄短暫的歡樂,過那樣長久快樂的舒服日子。
這樣用玩樂逃避現實的你,這樣懦弱不甘的你,過的真的舒服嗎?
不,不是的。那樣渾渾噩噩的生活,可能是眼前茍且的舒服,卻是以后長久的束縛。
?
我想過的舒服日子,是全身心愛自己的日子。
是每天跑步2公里的小小堅持,是比昨天更加接納自己的小小執著。
晚風微涼,我卻義無反顧在燈光下奔跑;人性矛盾,我卻至死不渝包容每個側面的我自己。因為,我知道天高路遠,我們總要學會自我支撐、自愛自尊。
我想過的舒服日子,是不遺憾不后悔的日子。
我知道人生難得圓滿,但我也想用自己的雙手去開拓,用自己的雙腿去邁進,用自己的雙眼去眺望那個未來。
翅膀也許稚嫩,卻也要經歷風雨洗禮;未來也許不可期,卻也要有孤注一擲的決心。
我想過的舒服日子,是哭笑盡興的日子。
我知道現實逼仄、人心不古,但我也想隨心隨意,看人世風流。
我想過的日子,不過是有夢可追、有力可拼、未來可期的舒服日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