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欄 通: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壯志 一作:壯士;蘭山缺 一作:蘭山闕)
注釋:
怒發(fā)沖冠:氣得頭發(fā)豎起,以至于將帽子頂起。形容憤怒至極,冠是指帽子而不是頭發(fā)豎起。
瀟瀟:形容雨勢急驟。
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fā)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舉動。
三十功名塵與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過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戰(zhàn)、路途遙遠、披星戴月。
等閑:輕易,隨便。
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
賀蘭山:賀蘭山脈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與內蒙古自治區(qū)交界處。
胡虜(lǔ):秦漢時匈奴為胡虜,后世用為與中原敵對的北方部族之通稱。
朝天(闕):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創(chuàng)作背景:
第一種說法:岳飛第一次北伐,即岳飛30歲出頭時所作。第二種說法:公元1136年(紹興六年)。紹興六年,岳飛第二次出師北伐岳飛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飛壯志未酬,鎮(zhèn)守鄂州時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第三種說法:《滿江紅》創(chuàng)作的具體時間應該是在岳飛入獄前不久。
賞析[摘錄]:
上闕寫作者悲憤中原重陷敵手,痛惜前功盡棄的局面,也表達自己繼續(xù)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愿。
開頭五句“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起勢突兀,破空而來。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燒,不可阻遏。這時,一陣急雨剛剛停止,詞人站在樓臺高處,正憑欄遠望。他看到那已經收復卻又失掉的國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發(fā)沖冠”,“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芭l(fā)沖冠”是藝術夸張,是說由于異常憤怒,以致頭發(fā)豎起,把帽子也頂起來了。“怒發(fā)沖冠”,表現(xiàn)出如此強烈的憤怒的感情并不是偶然的,這是作者的理想與現(xiàn)實發(fā)生尖銳激烈的矛盾的結果?!皦褢鸭ち摇?!嘯是蹙口發(fā)出的叫聲?!皦褢选?,奮發(fā)圖強的志向。他面對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氣憤填膺,“怒發(fā)沖冠”。岳飛之怒,是金兵侵擾中原,燒殺虜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岳飛之嘯,是無路請纓,報國無門的忠憤之嘯;岳飛之懷,是殺敵為國的宏大理想和豪壯襟懷。這幾句一氣貫注,為我們生動地描繪了一位忠臣義士和憂國憂民的英雄形象。
接著四句激勵自己,不要輕易虛度這壯年光陰,爭取早日完成抗金大業(yè)?!叭γ麎m于土”,是對過去的反省。表現(xiàn)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zhàn)的思想。三十歲左右正當壯年,古人認為這時應當有所作為,可是,岳飛悔恨自己功名還與塵土一樣,沒有什么成就?!叭笔羌s數(shù),當時岳飛三十二歲?!肮γ?,即前面說到的攻克襄陽六郡以后建節(jié)晉升之事。宋朝以“三十之節(jié)”為殊榮。然而,岳飛夢寐以求的并不是建節(jié)封侯,身受殊榮,而是渡過黃河,收復國土,完成抗金救國的神圣事業(yè)。正如他自己所說“誓將直節(jié)報君仇”,“不問登壇萬戶侯”,對功名感到不過象塵土一樣,微不足道。“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說不分陰晴,轉戰(zhàn)南北,在為收復中原而戰(zhàn)斗。是對未來的瞻望?!鞍饲А笔羌s數(shù),極言沙場征戰(zhàn)行程之遠?!霸坪驮隆笔翘匾鈱懗?,是說出師北伐是十分艱苦的,任重道遠,尚須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北逾沙漠,喋血虜廷”(《五岳祠盟記》),贏得最后抗金的勝利,上一句寫視功名為塵土,這一句寫殺敵任重道遠,個人為輕,國家為重,生動地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愛國熱忱?!澳乳e、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對當時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的斗爭,顯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與主張議和,偏安江南,茍延殘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等閑”,作隨便解釋?!翱毡小?,即白白的痛苦。“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既是岳飛的自勉之辭,也是對抗金將士的鼓勵和鞭策。
詞的下片運轉筆端,抒寫詞人對于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統(tǒng)一祖國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國的赤誠之心。
“靖康”是宋欽宗趙桓的年號。“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突出全詩中心,由于沒有雪“靖康”之恥,岳飛發(fā)出了心中的恨何時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時滅”)的感慨。這也是他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原因。又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具體化了。從“駕長車”到“笑談渴飲匈奴血”都以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對兇殘敵人的憤恨之情,同時表現(xiàn)了英勇的信心和無畏的樂觀精神。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薄按龔念^、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币源耸瘴?,把收復山河的宏愿,把艱苦的征戰(zhàn),以一種樂觀主義精神表現(xiàn)出來,既表達要勝利的信心,也說了對朝庭和皇帝的忠誠。岳飛在這里不直接說凱旋、勝利等,而用了“收拾舊山河”,顯得有詩意又形象。
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表現(xiàn)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表現(xiàn)了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詞里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充分表現(xiàn)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這首愛國將領的抒懷之作,情調激昂,慷慨壯烈,充分表現(xiàn)的中華民族不敢屈辱,奮發(fā)圖強,雪恥若渴的神威,從而成為反侵略戰(zhàn)爭的名篇。
作者簡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xiāng)孝悌里(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是南宋最杰出的統(tǒng)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葬于西湖畔棲霞嶺。
個人感悟:
這是我人生中印象最深刻的一首詩詞,小的時候,爺爺將這首詞用毛筆寫在墻上,陪伴了我整個少年時光,以致于到現(xiàn)在我都可以張口即來。當時年少不識岳飛,僅感覺該詞氣勢如虹,慷慨激昂。后來知道岳飛故事,還是劉蘭芳老師的評書岳飛傳,而如今已經好多影視版本陸續(xù)熱播。不過這么多影視作品中,留給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描寫,應該還是《射雕英雄傳》中岳飛的《武穆遺書》。其本藏于鐵掌峰第二指節(jié)山洞中,金國王爺為爭奪《武穆遺書》,學習里面的兵法稱霸中原而大動干戈。在《倚天屠龍記》中,《武穆遺書》由郭靖、黃蓉藏于屠龍刀中。現(xiàn)在我們只能稱岳飛為漢族英雄,不能算是民族英雄。因為抗擊的金人是滿族人的祖先。不管是漢族,滿族,現(xiàn)在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王立群在百家講壇分析史記人物特點的時候,有人提問他一個問題:如何尋找歷史與現(xiàn)在的切入點。答:人性。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在,一個的人物性格基本上都是定型,從性格角度理解人物,可以對人物的行為作出預判。岳飛少年時為人沉厚寡言,常負氣節(jié)。喜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等書。且背上背負“精忠報國”四字,更是時刻提醒自己,為國,成大業(yè)。后岳飛從軍,其管理的“岳家軍”也聞名一時。由于岳飛嚴于治軍、善于治軍,故“岳家軍”戰(zhàn)斗力強,“皆可以一當百”,金人也贊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霸兰臆姟背藶楫敃r一些將帥所嘆服,也為后世一些名將所效法。如明代名將戚繼光亦以岳飛為榜樣,練就了抗倭勁旅“戚家軍”。岳飛的滿腔熱血都僅為“盡忠”一事而沸騰,所以當中原重陷敵手,才能如此怒發(fā)沖冠,才能仰天長嘯,才能饑餐胡虜肉,才能渴飲匈奴血,如此壯懷激烈。可笑是,在正史上,南宋刑部大理寺認定岳飛有三大罪名,分別是“坐觀勝負,逗留不進”、“指斥乘輿”、“致張憲意待謀反”?!白^勝負,逗留不進”指的是岳飛擁兵自重,不聽朝廷的指揮,“指斥乘輿”是指岳飛對皇帝不尊敬,“致張憲意待謀反”是指岳飛閑居廬山期間,致信張憲等人,準備起義。這三大罪名,通俗的講,就是謀反。而這首詩就是對這三條罪證最好的回擊??上?,那龍卷背后的半徑,早已丈量出現(xiàn)實黑暗的周長,而岳飛的性格是斷然看不來的,因為他一心只想“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Ps:
1)關于精忠報國刺字
1343年,元朝丞相脫脫奉命主編《宋史》《遼史》和《金史》。脫脫只用了兩年多時間,就將規(guī)模龐大、共計496卷的《宋史》編撰完畢。其中,在《列傳第一百二十四卷》中,單獨為岳飛立傳。《岳飛傳》中第一次提及岳飛背后刺有文字:“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p>
無獨有偶,在《列傳第一百三十九卷》的《何鑄傳》中,也有類似表述:“鑄引飛至庭,詰其反狀。飛袒而示之背,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p>
清朝雍正9年,小說家錢彩所撰寫的長篇通俗小說《說岳全傳》刊行,全書共20卷80回。這部小說在元、明以來有關岳飛的民間說唱和戲曲、小說的基礎上,重新進行了藝術構造,展現(xiàn)了以岳飛為中心,包括牛皋、高寵、張憲、岳云、岳雷、楊再興等在內的抗金將領。在這里不但出現(xiàn)了“岳母刺字”情節(jié),所刺四個大字也從“盡忠報國”變成了“精忠報國”。
在《宋史》中記載,1133年秋天,岳飛前去覲見宋高宗,宋高宗“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彼胃咦趯懙氖恰熬摇保皇恰氨M忠”?;蛟S正因為此,其后的演藝小說便根據宋高宗賜予的“精忠”兩個字發(fā)展出“精忠報國”四個字。
如今,在全國各地的岳飛廟里,所懸掛的匾牌,有的為“盡忠報國”,有的為“精忠報國”。雖然兩者含義大不一樣,但也并不影響我們懷念、追憶岳飛的豐功偉績。
2)岳飛另外一首小重山也是我很喜歡的一首詩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議和”時期,與上一首詩氣勢完全不同,但這兩首詞均表達了他的抗金以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只因作詞的時間與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異,實際上異曲同工 。岳飛因為壯志難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者這首《小重山》詞,用沉郁蘊藉的藝術手法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