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都沒有!”
——“這個時間,就是一個人都沒有的時候啊。”
今天遇到了《花與愛麗絲》的漫畫,才想起來這部電影是這樣開場的。一直覺得巖井俊二就是我眼中藝術家的模樣,細膩而自然地記錄青春時代的少女們,也許他并不滿足于此,也嘗試過《燕尾蝶》這樣較大格局的電影,但我覺得遠遠不及《花與愛麗絲》和《四月物語》這兩個簡簡單單的故事。
這本書與其說是漫畫,不如說是分鏡,線條潦草,背景寥寥,故事也與電影無異,挑選幾段匆匆就看完了。故事的結尾,hana對學長坦白了自己的謊言,哭著說出了會讓學長離開的實情。而這位呆頭呆腦的落語社學長,一邊幫hana系著腰帶,一邊坦白hana做的壞事他全都知道,讓她總之先上臺表演。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別人說的“溫柔”是什么意思。
青春期的時候,我總是期待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粉色櫻花會隨風吹進老舊的圖書館,故事應該有一個這樣的開端。曾經慌慌張張,抓緊二十歲出頭的時間,認識各式各樣的朋友,嘗試從未接觸過的事情,就像是讀一本借來的書,想要抓緊時間看透書中的每一個細節,好在日后回味,這樣的歌、那樣的詩,我都經歷過。可是無論怎么手不釋卷,人生都只有一次,斜陽散落的光線在林中分開了兩條道路,無論選擇熙熙攘攘的那一條,還是冷冷清清的這一條,我都無法知道另一條道路上的滋味。后來,我明白了,這種想法叫做貪心,于是我把書還到了書架上。
巖井俊二在《花與愛麗絲》發行的十幾年后,又制作了一部動畫,叫做《花與愛麗絲與殺人事件》,講述了hana與alice的相遇。動畫中也有沒有所謂的殺人事件,只是班里的一位男同學開始不來上課了,于是就有謠傳說他自殺了,而hana覺得這件事情與自己有關,是自己殺死了那名同學,終日煩惱不已,甚至在與alice的對話中因此流下眼淚。于是剛搬來鎮上的alice,決定幫助hana找出真相, 兩個人過家家式地開始了偵探行動,當然,最后發現那名同學并沒有大礙。
也許,我全部的擔心,也會變地像hana的那樣,不過是虛驚一場。成長中那么多跌跌撞撞,傷害過別人,也被別人傷害過,只愿這些不可避免的成長之痛慢慢流走過后,身邊也能有人或物讓我想起曾經的過往,像alice陪伴hana一樣,或者像hana陪伴alice一樣。如此,時光就并不可怕。
《花與愛麗絲》的最后,兩人去參加雜志封面模特的甄選,過程自然不像預想的那般順利,alice隨意跳了兩步芭蕾就被阻止。這位少女突然堅毅地問道:“我能完整地表演一段嗎?”那種神情和語氣,讓這句話聽起來并不像是詢問。然后alice用紙杯和膠帶制作了簡易的舞鞋,旁若無人地跳了起來。
那是16歲的alice,美好而勇敢的少女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