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09 熱 (18:30-19:00 1536字)
以下摘錄劉墉先生《創(chuàng)造自己》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當你練琴的時候,我很少坐在旁邊,甚至可以說,我故意避開。明明我在場,你會彈得特別賣力,為什么我反而躲開呢?
答案是:就是因為你彈得特別賣力!
我發(fā)現(xiàn)當我在別的房間時,你會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地反復練習,磨那些細微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一走近,你為了表現(xiàn),往往立刻加快速度與力量,彈出華麗的段落。問題是在那震人的琴意后面,是不是只有著貧乏的內(nèi)容和浮面的技巧?
這使我想起初中到公園里參加寫生比賽,當有人圍在我身邊看,為了讓畫面顯得漂亮,以博取贊美,我也有操之過急的毛病,結果在不該渲染的時候渲染,在該打背景的時候卻畫了前景,在畫的過程中固然可能看到比旁邊同學的好,完成的作品卻是失敗的。
漸漸的,我知道是不必把圍觀者放在心上的。因為他們?nèi)绻粌?nèi)行,那品頭論足的言語,根本沒有價值;即使他們說得有理,也只能做個參考,畢竟作畫的是我,不是他們。
這也使我想起大學剛畢業(yè)那年,主演話劇《武陵人》,在頭一場戲之后,有位演員高興地拿著報上的劇評宣讀。編劇張曉風女士卻淡淡一笑:“何必介意別人寫什么,首先要想想,那寫評論的人,有多少分量。他如果說好,值得我們多高興?他說壞,又能減損我們什么?”
當時,我十分詫異這位謙虛敦厚的女作家,居然說出那么狂傲的話。但在事后想想,即覺得這正是一位藝術家應當持有的態(tài)度。
無可否認,人有群性,聽到大家鼓掌,常在沒弄清楚什么事情之前,也便跟著鼓掌。問題是,如果我們處處聽別人的,哪里還有自己?
即使得自己,也不能完全聽自己的!這句話聽來矛盾,其實有大道理。這是因為我們都有天生的弱點。譬如缺乏耐性、拖延、懶散。當我們想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那個“愛拖延的自己”很可能會說:“不急嘛!明天再做不遲!“當我們畫一張畫時,明明知道色彩要一層一層慢慢來,那個”缺乏耐性,急于求功的自己“卻可能會催著說:”快·顏色上重一點,你看不是比較好看嗎?“問題是 :事情可能一天天拖下來了,那畫上的顏色可能在最后變得太深。這些錯誤,實際都是事先可能避免的,就因為那天生的熱點,打碎了我們原來的計劃,反而遭到了失敗。
記得我上高一的時候,每次作文總是虎頭蛇尾,寫不到三百字,就草草結束,成績自然不好。而坐在我后面的一個同學,卻回回拿高分。有一天我把他的作文拿過來細細看了一遍,才發(fā)覺除了破題,還要正面談,反面談,再加綜合結論。”真累啊!“我說。
可是就在我耐下心,試著一邊寫,一邊告訴自己”別急”,終于寫完一管長文交上去之后,成績便一下子躍升。發(fā)我拿關發(fā)回的作文簿,看著那可愛的“甲”和美好的評語時,心想,原來高分并不難,就是別急!
對!就是別急——不要急著在人前表現(xiàn)自己,更不要因為心急,而破壞了自己應有的計劃!如果你想蓋五十層大樓,需要打五層以上的地基;如果你只想蓋五層樓,那么打一層的地基就成了。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是前者,必須知道,當別人的五層樓完工時,你的地基可能還沒打好。如果因為羨慕別人的五層樓成績,或被那落成的鞭炮聲擾得心慌意亂,只怕你沒有資格去蓋五十層的大樓了!
如果處處都在乎別人,哪里還有自己?
如果不能克服自己天生的弱點,如何戰(zhàn)勝雖人?
請深思
劉軒《如果不在意》
雖然我們都說不必在乎別人的眼光,但其實很難辦到。舉例來說,我去健身房使用跑步機,只要有一群辣妹走過,我一定會跑得比較賣力,而且光看旁邊機器的數(shù)據(jù)就知道,并不是只有我如此。如果以精密儀器測量心跳、體溫、皮膚電流反應等,我相信無論男女,只要感覺到別人注目的眼光,都會受到些微的影響。
如何愛到影響又不被影響,這就不簡單了。我很佩服某些職業(yè)籃球選手,罰球時能忍受對方的啦啦隊與球迷在旁邊搗亂、做鬼臉、罵臟話,還可以慢慢地瞄準,專心把球投進籃里。我相信那種定力一旦練成,也能轉換到其他局面上,讓人更穩(wěn),更不容易心慌意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