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日記星球125號星寶寶吳翊靈,正在參加日記星球第九期訓練,這是我的第193篇原創日記。你看或不看,我都在寫,你寫或不寫,時間都在流逝,唯有文字承載的記憶才是永恒。
2017年9月6日? ? ? ? ? ? ? ? 星期三? ? ? ? ? 珠海晴
繼續昨天的《幸福的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快樂和意義的結合
為什要追求幸福?幸福是生命的基本需要
人生四種漢堡模型?(1)享樂主義型? ? “及時行樂,逃避痛苦”注重眼前的快樂,卻忽視了自己的行為可能帶來的任何負面后果;
(2)忙碌奔波型? ? 與享樂主義型相反,只追求未來的快樂,承受著現在的痛苦。認為此刻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實現未來的目標,痛苦的過程是獲的未來幸福的必由之路;
(3)虛無主義型? ? 對生命已經喪失了希望和欲望,既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對未來也沒有任何期望;
(4)感悟幸福型? ? ? 生活幸福的人,不但能夠享受當下所做的事情,而且通過目前的行為,也可以擁有更加滿意的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都是忙碌奔波型,總以為“一旦目標實現了,就會很開心快樂”。這和我們平常追求的活在當下,珍惜當下有違背。是因為我們習慣了去關注更遠大的目標,而不在意當下的感受,最后可能會導致終生的盲目追求。
忙碌奔波型人的幸福假象是成功即幸福,堅信目標實現后的放松和解脫即是幸福,所以會不停地從一個目標奔向另一個目標。
閱讀確實是讓我學會反思了,因為文化造就信念,自己不但是忙碌奔波型,而且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在無意識中又給孩子灌輸了很多這樣的理念。是不是又會培養出這種類型的孩子呢?
想想都覺得可怕,那如何才能享受當下的快樂以及未來的幸福?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時候眼前和未來的幸福是可以平衡的,比如熱愛學習的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創造的快,而這種快樂也可以幫助他取得好成績,并且在未來受益。難道就不是學教于樂嗎?
不過要切記的是:如果企圖永遠幸福,可能只會導致失敗與失望。因為不是每件事都可以同時帶來當下與未來的幸福,有時會需要犧牲一點快樂,去換取目標的實現,甚至可以幫助我們在未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