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6 譚春
我一直以為繪本是屬于低齡兒童看的,所以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我已經不再為孩子買繪本了,除非是學校要求。但是,近兩天的繪本講師訓練營的學習讓我改變了這個看法。現在我從內心深處認為:繪本適合于任何的年齡階段。
今天我想寫的是《桃花源的故事》讀后感。還記得這個繪本是因為當初學校的要求才買的。買回來后,我也只是潦草的翻看了一下,沒有任何感覺。今天再拿起這本書時,因為對繪本的看法不一樣,所以看得也就更認真仔細了。
《桃花源的故事》說的是發生在晉朝的故事,那時連年戰爭,老百姓度日艱難。某日,一位漁翁在河上打魚,卻無意發現了一個開滿了桃花的村莊,那里一片和平的景象,并且人人看起來都很開心。村里的人們見有外人來訪,殺雞擺酒,熱情款待著漁翁,聽著漁翁描述著外面世界發生的事情。因為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的戰亂,逃進了桃花源,已經與世隔絕的生活了數百年。數日后,當漁翁因為想家要離開時,村里的人送給了他很多禮物,同時還叮囑他不要告訴任何人關于村莊的事情。漁翁當時答應了,但返回家后,還是將在桃花源里的所見所聞告訴了其他人。雖然很多聽到傳聞的人都很希望找到那個開滿桃花的村莊,但是沒有一個人成功。
我讀完這個故事后內心很感慨。那時的人們因為朝廷的腐敗,連年的混戰,生活得很不易。安寧、和平的生活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只是一個夢想。感覺自己很幸運,與家人可以這么安寧、幸福的生活在這么一個和平年代。真的是很感恩,同時也要好好珍惜才是。
正寫到這,大女兒雷雷(11歲)走了過來,“媽媽,你在看《桃花源的故事》嗎?”“嗯,我在寫讀后感。”
“媽媽,我也看了這本書,我的讀后感是,一個人要講信用,答應了要保守秘密,就應該說到做到,所以我覺得漁翁將村莊的事告訴他人是不對的。”
雷雷的話讓我眼前一亮,因為這個繪本她看到的面跟我完全不一樣。她看到的是:做人要誠信。我想這就是繪本對于孩子道德品格的塑造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