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做視頻編輯App的競品分析,發現競品分析雖然很常見,但是做的好非常難,尤其是交互設計競品分析,競品之間的用戶群體、場景、產品策略不盡相同,一開始甚至不知道怎么下手。在此,對這次競品分析的收獲進行總結。
交互設計師為什么要做競品分析?很多時候交互設計師是不做競品分析的,拿到需求后,了解一下用戶和使用場景,就開始做設計了。也會看一下競品是怎么做的,有沒有可以借鑒的地方。這種快速的查看競品在項目周期短的時候其實是很有效率的,給設計師一個啟發。但是系統性的競品分析會把一個一個孤立散亂的功能點,串成一個完成的過程,有助于更加全面的看待問題。
首先怎么選擇競品呢?是不是廣撒網對所有相關的產品一一進行分析就不會錯?這樣的效率其實是很低的。競品的選擇優先級需要依據直接競品——間接競品——相關產品的原則。直接競品就是跟你做的產品有直接競爭關系,使用場景和用戶群體一致的產品,間接競品通常是這個品類下的行業領先者,使用場景和用戶群體可以不一致但最好接近。相關產品的選擇,就范圍很廣了,核心就是要對關鍵要素進行拆解。如產品的品類、用戶群體、功能、使用場景等,列舉出這些關鍵詞后,對這些關鍵詞進行拓展,這樣會得出很多的簽字啊競品,然后需要結合本次競品分析的設計目的,篩選出重要級比較高的關鍵詞,并進行組合,得到的就是相關產品,如果相關產品比較多,則在里面挑選出功能接近的2-3個產品。舉個栗子,我這次做的是運動相機app視頻編輯模塊的競品分析,我的直接競品就是其他運動相機的app,我選擇了gopro、小蟻運動。間接競品是視頻編輯模塊做的比較好的,imovie,quick。其他產品,通過篩選出關鍵詞,再對比功能與螢石運動接近的產品得到小影、趣拍、大疆。
選擇好競品就可以開始分析了。競品分析不等于界面羅列。不要以為截幾個圖,堆一下界面和功能,說幾點交互特性就是交互競品分析了,也不要以為競品的設計都是范本都是好的解決方案。競品分析更需要注重邏輯性,邏輯性的好壞從基層上決定了你的分析的優劣程度。競品分析的目的決定了分析的思路。想好做競品分析的目的,做分析之前需要思考你為什么要做競品分析,以及通過怎么樣的方法來達到這個目的。
有的時候拿到產品時,仍然會不知道如何下手,可以遵守由大入小,從整體架構——關鍵用例——核心界面——細節設計進行挖掘。常用的競品分析方法有:信息架構分析、任務流程分析、界面布局、功能類比、視覺線索、界面呈現、交互手勢、動效和反饋、文案或圖標、一致性。
(一)整體架構分析
整體架構分析需要了解產品的功能結構、市場格局、用戶定位,這些都是產品的基層,決定了產品的內容和界面表現。產品的邏輯往往表現在信息架構。信息架構反應了產品的用戶行為和產品目標。
對上圖這樣的信息架構圖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分析:1.產品目標與用戶行為。從競品的布局結構可以看得出公司產品的重點,以及對用戶行為偏好的引導。2.框架的廣度和深度。總體來說寬而淺的框架是將更多的內容展示在外面的層級,用戶完成任務需要點擊的次數更少。但是會帶來的問題是界面內容較多,用戶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找入口。窄而深的框架則反之,其他內容被折疊起來保證核心內容的展現,然而可能需要點好幾下才能到達隱藏的功能。兩種框架沒有絕對的好壞,寬而淺的架構需要設計出更多的層次感,需要突出重點。窄而深的架構,雖然步驟較多,需要減少跳出感。分析競品時需要分析競品選擇框架的目的及優劣點。3.框架的延展性;延展性好的框架可以承載更多內容,也能反映競品的業務布局。
(二)關鍵用例
競品分析最主要的就是關于核心任務流程的呈現,就像外賣app的點單流程、打車app的叫車流程。對競品做核心任務流程分析可以幫助設計師從頭到尾梳理一遍任務,并能夠快速發現每個流程需要執行哪些操作,需要哪些交互,競品處理流程的優劣點,影響流程進行的問題點。可以幫助設計師在設計時規避問題,快速實現用戶目標。在這次競品分析,我梳理了各個競品編輯運動視頻的操作流程以及復雜環節的問題點,從而得出如何用戶快速上手制作視頻的奧義:簡化添加視頻流程、默認自帶音樂或效果、自動預覽視頻、簡化分享至微信操作。
(三)核心界面
對不同界面有這不同的布局和解析思路,所以并沒有所謂的完美分析套路。我在做核心界面分析的時候,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的。1.界面布局是否清晰,是否有層次?是否突出主要功能?2.用戶進入此頁面的目的是什么,界面是否能夠引導用戶操作,從而完成用戶(商業)目標?3.有沒有考慮到使用情境,夜間、開車或其他情境是否可以方便操作?
(四)細節分析
競品細節做的好的地方也可以進行整理,如交互手勢、動效和反饋、文案或圖標、設計的一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