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需要春天
文/小月二水
在讀三毛《啞奴》的時候,每一次都是淚流滿面。
故事發生在天氣炎熱而又人情薄涼的撒哈拉沙漠。
在資本家的生命里,人權是有種族區別的,他們能夠承認的人權只是利于他們生存和物質利益的狹隘界面。在撒哈拉沙漠,他們把千百非洲奴隸置于欲望的溝壑,泯滅道義,喪心病狂的自立為王。
我常想,啞奴的孩子是那么聰明可愛,他們本可以在美麗的年華接受和不帶有歧視標簽種族人的孩子一樣文化的洗禮,在午后享受明媚的陽光,盡情地做歡樂的兒童。可是有了這些無恥的吸血鬼,他們連同可憐的家庭,就注定被吸的一干二凈。
在三毛給啞奴食物的場景中,啞奴的拘謹和卑微讓人的心一陣陣生疼,是不平等的制度讓他自覺低人幾等,是骯臟的“掌權者”把鮮活的善良的人思想囚禁,讓他們從靈魂和身體永世不得翻身,這是多么狠!
后來啞奴被“主人”轉手賣了,三毛在和奴隸主爭論無效后,懷著一顆沉重的心把自己的居家毯子送給戴著鐐銬在烈日下被驅趕的啞奴,他一生中從沒見過如此美麗的毯子,高興的忘了自己是奴隸,向妻子和兒女飛奔,把毯子披在他們的身上。
這大概是我看到最凄美的親情了,也在我的內心生出波瀾,種族歧視是丑惡的,但一定不會長久,因為在人類的進行史,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人都是平等的,這是不可逆反的人類主題。
撒哈拉沙漠,也一定會被春天眷顧。
20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