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環節:課前提問
在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中,哪一項更容易出現財務造假?
答案:資產。
「負債」很難造假,因為欠別人的錢記多了,需要還的錢變多了,不劃算;記少了,別人又不樂意,所以造假一般不會把心思放在負債上。「所有者權益」不能造假,虛假的數據最終就體現在資產項目里。
公司偽造假的銷售合同來增加營業收入,會造成應收賬款還是預付款項增加?
答案:應收賬款。
如果一家公司在建工程和存貨占總資產比例均為20%,那么是否存在造假可能?
答案:存在。
在建工程占總資產的比率增長較快,且存貨占總資產的比率大于15%,很可能有問題。
當我們看到一家公司財務數據非常漂亮,并且每年凈利潤以超過10%的增長率穩定增長,我們就一定能判斷它是一家好公司嗎?它的財務數據都可信嗎?
漂亮的數據不一定真實,這節課老師就給大家講講財務造假。
第二環節:課程知識點
對于財務造假這件事我們需要保持一種懷疑精神,在一個公司財務造假沒有曝光之前,我們都是只能懷疑而不能肯定的。
那么我們在投資的時候對可疑的異常情況按照「疑罪從有」的原則,因為投資花出去的是真金白銀,我們不能馬虎。
今天老師就用小故事的形式帶領大家一起看看造假都是怎么操作的,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是小王,身份是企業的經理,我們接下來看看小王發生了什么故事?
一、不產生現金流的財務造假
1、不虛增貨幣資金
簽虛假銷售合同,應收賬款增加
年底了,小王今年的業績目標是利潤100萬,可是小王今年只賣了200萬的收入,利潤是50萬,今年的業績沒有達標,為了沖業績,小王起了歪心思:
小王和他的好朋友小楊簽了一份購銷合同,小王把自己的貨賣給了小楊,貨物的價款是200萬,其中成本150萬,利潤就是50萬,這樣小王今年的業績就達標了。
但是因為這個合同本身是虛假的,所以小王并沒有把貨發給小楊,也沒有收小楊的錢。由于確認收入需要發貨,于是小王就把貨放在了一個別人不知道的秘密倉庫里。
提問+5:
等到年底清算的時候他的業績就達標了,但是由于小楊并沒有給這筆錢,那資產負債表什么項目會虛增呢?
大家想想看。
很正確,資產負債表里的「應收賬款」會虛增,所以如果應收賬款的占比大幅增加,那么我們就有理由懷疑,可能存在造假!
應收賬款/總資產>20%,存在財務造假
因此,這里我們主要看公司應收賬款占總資產的比例來進行判斷,如果該比例大于20%,甚至大于30%,我們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了!
2、虛增貨幣資金
偽造銀行存單/票據,銀行存款增加
因為應收賬款造假容易被人察覺,小王又動了其他的歪心思。他假裝這筆錢已經收到了,于是賬上就多了一大筆銀行存款,那這個銀行存款就和實際的銀行存款不相符了,怎么辦呢?
小王就偽造了一份銀行存單和銀行票據給審計人員,從而達到瞞天過海的目的。
有同學可能會覺得,偽造銀行存單、票據一定很難吧,而且我們也不能去審核公司的存單,這怎么辦呢?
不用擔心,既然有造假就必然會露出蛛絲馬跡,公司賬戶里虛增一筆銀行存款肯定會造成不合理的事情發生。
銀行存款增加,但利息收入很少,有造假嫌疑
利息收入/貨幣資金<2%,有造假嫌疑
首先,大家想一想,公司的錢都是放在銀行賬戶里對不,那么存放了這筆錢必然會有利息的,哪怕全都是活期存款也一樣會有利息收入。
既然如此,如果一家公司賬面上有大量貨幣資金但是每年的利息收入卻非常少,我們就要提高警惕了。
一般來說,我們認為每年利息收入小于貨幣資金金額2%時,可能有造假嫌疑,但也不是絕對的,有些公司不重視現金管理,利息收入就會很少。
銀行存款增加,但還要支付大額利息,有造假嫌疑
利息支出/凈利潤>10%,有造假嫌疑
另外,我們知道貸款都是需要支付利息的,如果一家公司手上擁有大量的貨幣資金,還有必要再去大舉借貸并支付貸款利息么?我們關鍵看有沒有大額利息來判斷造假
這里我們用利息支出占凈利潤的比值來進行判斷,如果大于10%我們則認為有較大造假可能。
二、產生現金流的財務造假
1、虛增流動資產
簽虛假購貨合同,預付款項增加
小王覺得這種虛增貨幣資金也不太合適,容易讓人察覺貨幣資金虛高,于是他決定把這筆錢“花出去”。
小王繼續找到了他的“好朋友”小楊,與上次造假賣貨給小楊虛增利潤不同,這次他假裝從小楊那里購買一批產品,從而將賬面上虛增的貨幣資金花出去。
提問+6:
大家想一想,這樣一來資產負債表什么項目會虛增呢?
【預付賬款】是正確的哈,賬上就形成了一筆「預付款項」,也就是已經進行支付但未收到貨物的款項。
(預付款項+其他應收款)/總資產>10%,造假嫌疑
那我們怎么識別預付款項的造假呢?
我們要看「預付款項」和「其他應收款」占總資產的比例,這一比例最好小于10%。
(1)即使一家公司沒有財務造假,但是預付款項占比很高,也說明這家公司對上游供應商的談判能力弱,沒有競爭力。
(2)其他應收款造假和預付款項類似,也是找個理由花出去,比如把錢借給其他公司經營,或者給對方交一筆訂金。
2、虛增非流動資產
虛構在建工程,賺了錢再投入以擴生產
由于咱們的分析面面俱到,小王這下急了,自己辛辛苦苦做的各種虛假交易都被同學們火眼金睛的挖掘出來,于是乎他決定玩個大的:虛假交易你們查得出來,那我就來真實的!
小王又偽造了一個大項目,名義上宣稱這是為了公司業務擴張,并且這個項目的周期還很長,金額也很大,剛剛好就是200萬左右,于是他就把這筆錢轉了出去,并且這個回單也是真實的。
在建工程由于其金額比較大,同時又不太容易判斷他的完成周期,所以虛構在建工程是很多財務造假的公司常用的手段。
虛增固定資產,但存貨多(不好賣),有造假嫌疑
對于在建工程這個科目,我們的風險判斷點就來了:
(1)產品熱銷時我們才會進行擴建以提高產量,這時候在建工程占固定資產比例會比較高。
(2))但如果此時「應收賬款」和「存貨」又居高不下,則反映產品銷售存在一定障礙,是不是就很矛盾了?
三、總結
1、“造假升級”流程
現在我們來梳理一下小王的“造假升級”流程:
初級:通過虛假項目來增加公司營收,但因為項目本身是虛構的,所以沒有真實資金收入,因此應收賬款虛高。
二級:為了掩蓋應收賬款虛高,偽造銀行單據、虛增貨幣資金,但因為沒有實實在在的資金,導致利息少或貸款不合理增多。
三級:既然無法讓賬戶里有實實在在的資金,就通過虛假項目將錢“花出去”以掩人耳目,但因為項目本身不存在、無法最終交割,因此預付款項虛高。
四級:為了掩蓋預付款項虛高,干脆將虛假的項目變成真實的工程,讓一切看起來非常“真實”。但如果公司本身產品銷售不理想(應收賬款、存貨很高),卻還在不停擴建增產,那就非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