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了200張思維導圖后,發現有些文章用思維導圖無法形象的表達自己要表達的內容,所以在拆解一些文章內容的時候不自覺的采用了視覺筆記的方式。為了對視覺筆記有一個全面的、系統的了解,這兩個月買了10本關于視覺筆記的書,希望通過主題閱讀的方式,深耕視覺筆記這片我所熱愛的土地。
今天和大家來聊聊視覺筆記和思維導圖的不同?
一、定義:
視覺筆記
視覺筆記是一種全腦筆記,也就是左腦右腦一起做筆記,是一種創新型的筆記方式,是在普通筆記的基礎上加入了視覺化的特點,如顏色,圖像,邏輯等非線性組成的筆記。
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 ,它簡單卻又極其有效,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
二、相同點
1、都是視覺化的一種,運用到了圖像、文字、顏色、項目符號等多種視覺元素來呈現課程、演講、會議、論壇等的內容。
2、都還處于青年階段,逐漸被更多人熟知。思維導圖傳入中國更早,思維導圖是東尼博贊在20世紀60年代發明的,被當做“終極思維工具”,上世紀80年代思維導圖就傳入中國,使用的人群更多,現在全球有5億多人在使用。
雖然視覺記錄從被發明到今天經歷了20多年的歷史,但正式被傳入到中國卻只有兩三年的時間。在谷歌中搜索“visual think”(視覺思維),搜索結果有一億八千萬個,而在百度搜索“視覺思維”,結果只有兩百三十萬個左右。可見,全世界的人們對視覺思維有很多關注,但是在中國這方面的關注尤其不足,我們中國人真應該要好好學習,要不就和世界脫軌啦,你愿意被時代out嗎!
3、都是對關鍵信息的提煉呈現。思維導圖上面的內容都是關鍵詞和關鍵字的提煉;視覺筆記也是如此,它強調對信息輸入、重組、內化,并不是對內容的完全復制,側重的是加工提煉和思考的功能。
關系:思維導圖是視覺筆記其中的一種記錄筆記的方式,思維導圖也是“圖文結合”的“圖”,其內容更多通過發散的線條鏈接起來,內容上更加注重邏輯思維的整理,尤其是信息的分類。
三、不同點
1、版式
思維導圖的大體框架是固定的,由中心像四周擴散,除了一些藝術范的思維導圖有創意和個性外,其他的標準思維導圖模式都一樣;而視覺筆記的版式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它的布局很靈活,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思維導圖的版式屬于放射型版式,是視覺筆記中很重要的一種版式形式。
2、視覺筆記更偏重于視覺思維。
思維導圖有三種模式,全文型、全圖型和圖文結合型。所以當你選用全文字的版本,是沒有太多視覺化東西在里面的。
視覺筆記最重要的精華就是邏輯化和視覺化。視覺筆記就是用視覺化做筆記,不能最后只有筆記,沒有視覺。視覺筆記,如果沒有圖像,就不是一副視覺筆記。
3、對顏色的要求不一樣。
思維導圖中心圖要三種顏色以上。分支要涂上不同的顏色,最好冷暖交替,如果是A4紙,中心圖大小最好是7*5cm大小,在九宮格中心位置。
視覺筆記是寧可不涂也不要亂涂,因為顏色涂得不對會影響到視覺效果。有些視覺筆記是現在做記錄的,會議結束,視覺筆記也完成了,這時候沒時間涂太多顏色。盡量在重點,強調位置涂上顏色就可以了。
4、字體的要求。
思維導圖總體來說關鍵字詞的字體大小沒有太講究。
視覺筆記,字體大小、粗細都是有講究的。一眼望去,層次分明。
如果是POP手繪視覺筆記對字體的要求就更大了。
5、邏輯。
思維導圖更加注重邏輯歸類,有時候我們會面臨怎么劃分分支,有些內容會糾結是從屬關系還是遞進關系或是并列關系,這樣分邏輯會不會有問題。
視覺筆記邏輯化也很重要,但是不像思維導圖邏輯性那么強。可以按自己的理解來架構邏輯性,可以參考視覺筆記的版式。
四、總結
個人經驗,如果內容比較多,我一般會采取思維導圖。因為思維導圖板式固定,在不知道整體內容的情況下,可以用思維導圖。
復習、聽課、講座、上課我都會用思維導圖來做記錄。
而相對簡單、有趣的書,我會偏用視覺筆記,比如最近拆解了《涂鴉筆記》和《畫張圖想的更清楚》。
PS:最近帶領200人用視覺筆記拆解《畫張圖想的更清楚》,感興趣的一起來玩~
思維導圖和視覺筆記都是有效的大腦思考工具,強調開發左右腦的功能,二者并沒有誰棋高一著,不同場合用不同的工具。要用好工具還是要多實踐,多總結。
無論是視覺筆記還是思維導圖,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合適的表達工具就可以。就如同市面上很多交通工具,選擇什么工具要看具體實際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