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遇到簡書,有兩句話讓我愛上TA。
一句是“創作你的創作”,點燃了我藏于心中多年的夢想火花。
另一句是“你一定要努力,但千萬別著急”,讓我準備好心態,堅持寫到現在。
對于一個寫作者而言,第一句話讓你上路,開始寫,這是寫作的動機,也是動力;第二句話是陪你在路上,囑咐你在寫作過程中要具備的心態。
從去年12月注冊簡書帳號到今年4月正式開始寫,我不知不覺也寫了40+篇文章,超過10萬字了。從第一個喜歡到1400+個喜歡,從第一個關注到5000+的關注,特別感謝那句“你一定要努力,但千萬別著急”一直陪伴著我,鼓勵著我一路向前。
2
在追夢的路上,努力是必須的。
從小到大,我都是個努力好勝的人。讀書考試要爭前三名,工作時年年要當先進。這些勤奮也讓我取得了一些羨煞旁人的成績。所以我絕對相信“天道酬勤”這句話的。
尤其是在如今這個“人家比你優秀還比你努力”的時代,一個人要想在某個領域獲得成功,努力勤奮是不容討價還價的標配。
300萬暢銷書作家古典在他的新書《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中,認為勤奮其實也是有不同境界之分的。
第一種境界,低水平勤奮靠努力。
處在這個層面的人基本上都有知識焦慮,只是埋頭走路,從來不抬頭看路。
第二種境界,中等水平的勤奮靠方法論。
這個境界的人可能看過很多書,上過很多課,各自方法論干貨如數家珍,有時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但是因為學的都是招式,學得越多越找不到方向,安靜下來又覺得自己相當無能。如此大起大落的情緒,阻礙了前進的腳步。
第三種境界,高水平的勤奮靠選擇目標。
這個境界的人,會花時間選擇更少的目標,所謂戰略性勤奮。事實上,這是自我認知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結果。
對于古典老師的勤奮三境界,我深以為然。我們一定要努力,但在努力的方向,努力的層次上還要迭代更新,實現躍遷。
3
其實,我們都知道,在追夢的路上不要著急。可為什么一不小心又著急了呢?
最大的原因,還是自我認知的迷失。
比如,和別人比較。
為什么這個人原來和我差不多,憑什么現在這么牛?本來,被別人超越,正確的自我認知應該是先祝賀他, 后向他學習進步的經驗。可是有些人的自我認知卻是妒忌,然后自我懷疑,同時又不甘示弱,結果急躁冒進,得不償失。
比如,對未來的恐懼。
如今科技越來越先進,看上去都是“以人為本”,可實際上人的價值感卻越來越低。各種無人店,無人機,無人……人作為付出者的存在感正在被太多高科技所替代。
當焦慮成為時代的底色,我們是有點急,借著張愛玲那句“出名要趁早”,疲于奔命。生怕慢了一步,就錯過整個世界,將來沒有自己存在的一席之地。
比如,對自己缺乏信心。
為自己設置了目標,事情沒有朝著自己想象的方向發展,于是擔心目標不能如期實現。此時,也會產生急躁。
人一著急,情緒就容易波動,在行為上就亂了方寸。于是各種急功近利的套路粉墨登場,讓人徹底迷失自我。
4
這是個信息超載的時代。全世界每天有4000本書出版,超過4億個字;紐約時報一天的文字量相當于牛頓同時代的人一生的閱讀量;一個專業領域,每天大概有200個公眾號正在注冊,有近1000篇文字正在產生……
很多人以為應付“多”的招式就是“快”。其實不然。在這個求快的時代要想求好,恰恰需要慢下來的能力。
成功不再是簡單復制粘貼就萬事OK了。首先,你不是他,其次你和他所處的時期不同,機遇也不同,各種變數相加相乘,成功之路,只有你自己摸索出來。
我們可以借鑒的更多的是成功人的心態,至于具體怎么走,還是要靠你自己闖蕩,不是光看數據,學點招式就可以解決的。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給古典老師新書的推薦序里,談到“如何在這個時代讓自己從容又持續的成長”時,提到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慢下來,不是不做,而是想清楚了再去做。
時代越快,你越需要慢下來,花時間進行比較、甄別,深入認知,用一種戰略眼光看清楚再動。
人生最佳的狀態莫過于俞敏洪所說的:“有條不紊地奮斗前行,舒展從容的恬靜人生。”
5
最近我在讀《匠人精神》,深有感觸。
作者秋山利輝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家具品牌——秋山木工的創始人,其訂制家具常見于日本宮內廳、迎賓館、國會議事堂、知名大飯店等,足見工匠手工制作的一流品質。
秋山木工最受世人矚目的不是家具,而是重視人才品格的獨特工匠培養制度。
為了把年輕學徒培養成一流家具工匠,秋山制定了一套長達八年的學徒制度。年輕學徒要在八年里學會成為一名合格工匠所要具備的一切。比如,做好成為一名工匠的心理建設、培養正確的生活態度、基本訓練、工作規則、知識和技術等。到了第九年,學徒才開始獨立出去打天下。
秋山先生根據四十多年的探索,把做人的基本功,總結成“匠人須知三十條”。要求學徒每天背誦三至五遍,八年累計一萬多遍。同時他讓學徒們在相對封閉的集體生活,工作環境中,時刻對照自己如何落實和踐行。
秋山相信,“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術。”所以他愿意花整整八年時間,培養工匠的心性,這是快不起來的。
電影《一代宗師》有句話:“功夫是什么,就是時間。”功夫的最高境界是心法,而心法是在時間的浸泡中悟出來的。
慢,不是停下來,而是要把心沉下去,走得更準,更穩,更深,踩出生命堅定的腳印。
慢,需要胸有成竹的篤定,需要運籌帷幄的遠見,而這些都是一個人的“心性”。
原來,“你一定要努力,但千萬別著急”這句話是在提醒我們要培養自己創作的心性啊!
努力著,但絕不原地踏步走。
努力著,但不急著爭奇斗艷。
寫自己,不著急,
也許你不是第一,但你是永遠的唯一。
Hi,你好,我是JK不二子。
簡書心理專題上半年度推薦作者,
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魔都寫作者,前斜杠青年(教師/營養師/美容師/培訓師/網店店主/攝影師),現專注寫作閱讀,心靈成長。
如果你想了解我更多文章,可以關注文集: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啟發,就請順手點一下“?”,或者關注一下再走啦。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