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之際便是開學,大四的課程與大三恰恰相反,大三的課程全是理論,然而大四便是全是實訓。我抽到的行程表是先以為期六個星期的臨床實訓為第一個實訓課程。
即使大二大三之初就已經開始去醫院接觸病人,但當大四開始后每天去到醫院實訓工作還是會覺得很不習慣。不習慣的是氣味,以及非常臟亂的環境。S大的醫學院附屬醫院是三甲醫院,在省內小有名氣,然而這里所接納的病人都幾乎是社會低層而且根本負擔不起醫療費用的,幾乎都是因某些合理原因而讓政府負擔的。這一點,也許算是作為非洲公民的一點福利之一吧。
當大一之際第一次踏入這所三甲醫院之初,也是做好了心里準備,但當看見醫療設施簡陋,空氣不流通,各種氣味混雜在一起時,還是有點想要嘔吐的壓迫感。是啊,上帝擲骰子的時候從來就沒有公平過,有些生而為人,享受世上的鮮花和陽光;而有些生而為人,卻在見不到陽光的角落負重而行。
從實訓開始到結束,我負責了大約五十來個病人,從腎科,到腫瘤科,再到內科,最后到兒科以及新生兒。醫院里的環境是這樣的,每樓都是一個獨立的科社,每個樓層都有鐵門鎖著,咋看之下猶如一個牢獄,鐵門沒有員工卡是不能通行的,且每扇鐵門都是上了年紀的,有些漆已經掉落了許多,少許嗶嗶剝剝起皮的漆仍然掛在鐵門上,一用員工卡刷卡開門便會發出刺耳的滴滴聲,老式的鐵門打開時也會發出“咿呀”的聲響。這些聲響幾乎是耳朵每天必承受的摧殘聲。生而為耳朵,有點抱歉。
腎科是我的第一站,與我一起接受實訓的六位學霸,所以和她們站在一起時,我屏著大氣,弱虛虛的不太敢吭聲,怕一開口討論營養方案時便泄漏了自己腦海里儲備不多的知識存量。學霸們不僅平時學習成績好,在實踐的過程中也是主動請纓負責一些比較難護理的病人。所以最后導致,我在這個科社只負責了三位病人, 而她們每人都負責了至少四位以上的病人。?
和她們共事幾天后,我身心都感到無比疲累,特別是在新環境還在適應期,我自己做的營養方案的護理需求也頻頻出錯。我問其中一位學霸小姐姐累不累時,她輕悠悠的說,“累啊,怎么可能不累。但是感覺這個星期的訓練比在學校坐上一個禮拜聽課來得愉快,因為學習到的東西真的太多太多了,猶如一筆寶貴的財富入庫那樣興奮感。”
我突然明白優秀的人其實并不是天生優秀,有很多東西是需要自己站出來為自己講話,主動去做一些事情,主動去學習一些看似非常棘手的例子,讓所有的汗水都成為今后的經驗,如若以后遇見同樣的問題,那也會很容易的迎刃而解;反之,碌碌無為卻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