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簡書作者十安同學授權發布,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她說:“不需要繁花似錦,亦不需要眼前一亮,只要簡單,只要舒服,你的生活就是一首簡單的詩。”
和大多數畢業生一樣,畢業后無法回避地面臨著工作和租房兩個最擾人的問題,在這兩個問題面前,好像分手都要靠邊站一站了。是誰說過來著:住過出租房的人會比沒住過的人對安家有更強烈的欲望。
這點我不敢茍同,因為我覺得即使在出租房里,也照樣可以把生活過成詩,哪怕只是一首簡單的詩。
畢業后,抱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理,我和大學寢室里關系最好的Coco 相約從大四就開始工作的單位離了職,她當時從事的是留學顧問,但是她想學習烘焙,我當時從事的是少兒英語培訓,但是我想接觸新媒體。這大概就是現實與理想的較量,或許是因為年輕,我們的執拗促使理想暫時打敗了現實。至于未來是怎樣,想那么多干嘛!
在我們沒有離職前,我住的是單位公寓,Coco 住的是單位辦公室,離了職,自然就要卷鋪蓋走人,自然就要另覓新處。新處是大學老師的房子,房子有些年頭了,但是地理位置很好,樓下就是公交站,兩室一廳,67平方米,大小合適,因為是自家老師,租金也還好。我和Coco 看房子的時候,第一眼就喜歡上了它的干凈,雖然是老樓老式家具,但是真的很干凈,空間也足夠,于是當天下午我們就租下了它。
有人說租房子和談戀愛很像,也要靠緣分,我想說一見鐘情其實很重要。
記得搬家那天,明明是我倆主動離職,Coco和我卻大有一股“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氣勢,當時搬家的情景,現在想想,都會不由自主地笑,你想象一下,悶悶熱熱的夏天晚上,兩個初出茅廬的愣頭丫頭,在斷電的單位公寓里拿著臺燈收拾行李,然后抬到樓下雇的三輪車里,從城市的一頭折騰到城市的另一頭,那場景,很有顛沛流離之感。
當時的客廳:大包小包的東西,這還只是一角,其實我也很納悶,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東西。
房子有些年頭了,是個老小區,所以家具偏老式,木頭的居多。顏色是那個年代慣用的家具顏色。
這兩扇推拉門,左邊是衛生間,右邊是廚房。
一進門是一個小廳,正對是一面鏡子,作用應該是為了讓屋內空間顯得大一些。鏡子右手是主臥,左手是次臥。
小廳右邊直通一個稍大的廳和陽臺。
看圖片,你可以看見,可用空間還是不小的。這也是當初選中這個房子的原因之一。廚房是屬于凸出去的廚房,所以省了不少空間。
還沒收拾的小廳的桌子,大廳的桌子,和電視桌。
沒收拾的各個角落,空的空,亂的亂,像一個個待清理的戰場。
東西從外面都搬到屋里,算是搬家的一個結束,也是搬家的另一個開始。那天搬完所有的東西,已經是晚上九點。我和Co從外面買了點速食食品,算是新家的第一餐。
吃完第一餐,已經是晚上十點了,看著一地的雜物,我和Co準備洗洗睡了。明天再收拾戰場。
第二天早上,我睡到自然醒起來后,Co已經買好早餐回來了,很久沒有好好吃一頓早餐了。那頓早餐吃的很是愜意,雖然周圍一團亂糟糟。
吃完飯,我們就開始干活了。
第一棒,大廳。
沙發是皮沙發,夏天坐容易粘皮膚,這塊布本來是我買來用作床單的,看到沙發后我給它想到了更為有用的地方。稍稍裁剪了一下,邊緣是按花形剪的,Co 喜歡這樣的留邊。
這是最近的書單,就近放在了臨時“書架”上。
第二棒,小廳
把原來空空的玄關柜格子擺上了小物件。
底下的空格可以下班回來放包包等臨時物件。
玄關柜底下的開門柜,我們的鞋子不多,所以另一個用作了雜物柜,把一些袋子收納了進去。
我的小創意來了:
這個門平時不關,總覺得空空的。于是幾分鐘后就變成了這樣,應該去洗幾張我們的照片。
第三棒,臥室
收拾好的臥室,小熊是朋友前幾天送的生日禮物。小錘子是我的小可愛,一敲就會發出怪聲。
這個架子被用來放日常用品,省的花錢買專門的梳妝臺了把剩下的布均勻裁了裁。
可以前后對比一下
可能并沒有多么豪華,多么精致,但是我只想要一首簡單的詩,舒服就夠了。
分享幾張簡單的餐食:
最后分享一下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落
不需要繁花似錦,亦不需要眼前一亮,只要簡單,只要舒服,你的生活就是一首簡單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