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特別害怕孤獨,哪怕是上個廁所,也一定要拖個同伴一起去,生怕被別人說成是獨來獨往的人。
工作后每次換到新的辦公室,都特別惶恐,常常會不自覺地討好同事,擔(dān)心她們不喜歡自己。
結(jié)婚后總算是遠離了孤獨,無論如何至少晚上有一個人聽你細細低語。但那大多是新婚夫婦,時間久了,似乎想說的話都消了音,只能看著對方的后背默默發(fā)呆。那一刻,孤獨仿佛刻進了骨子里。
但若有了孩子,你想孤獨都沒有這個機會,整個家里都充滿了孩子的聲音,有時是歡笑,有時是哭鬧,只有在他睡下的那一段時間,才能享受片刻安寧。
無數(shù)個夜晚,孩子終于睡下了,先生坐在床上玩手機,我一個人偷偷坐到書桌前,擰亮一盞臺燈,將白天紛亂的思緒理清。這時候,自然是孤獨的,卻完全沒有了害怕,反而從心底里涌上一股幸福感。
仔細想想,人這一輩子,其實大部分時候都是與孤獨作伴的。
剛出生那會,一家老小都圍著小小的嬰兒打轉(zhuǎn),生怕沒有伺候好這個剛來到人間的小人兒。看起來熱鬧,其實最是孤獨,因為沒有人知道你哭得聲嘶力竭到底是為了什么,只能反復(fù)去猜測、去應(yīng)證。是餓了嗎?母親的乳房湊過來,卻被拼命推開;是尿了嗎?剛換的尿褲還是干的啊;是困了嗎?輕輕哼起搖籃曲,你似乎得到了安撫,眼睛慢慢地閉上了——哦,原來真的是困了啊,大人們終于松了一口氣。
慢慢的大了一些,開始進入了象牙塔,其實不管是學(xué)優(yōu)生還是學(xué)困生,都不快樂,眼里都盛滿了憂郁。學(xué)優(yōu)生小小年紀已經(jīng)明白了什么叫壓力,生怕少考幾分被父母老師指責(zé);學(xué)困生最怕考試,曾無數(shù)次幻想過老師收上去的試卷被火燒掉,這樣看看不見成績了……他們背著大大的書包,從家里和學(xué)校離開,背影是那樣孤獨。
小時候總盼著長大,長大后又想回到小時候,可惜再也不能實現(xiàn)了。寒窗苦讀數(shù)十載,好不容易擺脫了象牙塔,卻突然掉進了社會這個大染缸里,才明白了什么叫作有苦難言。工作上的壓力自不必多說,連真心的朋友都找不到了,人人對你面帶微笑,你卻不知他背后是否正在講你壞話。沒有一絲安全感,怎會不孤獨?
然后便是結(jié)婚生子,曾經(jīng)親密無間的伴侶仿佛一夕之間就像變了個人似的,你的寶貝孩子也隨著年紀的增長一天一天離你遠去。你想喚他回來,又怕耽誤他的似錦前程,于是只能孤獨地目送。
最后到了老年,那自然更是孤獨,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小家,不到萬不得已,你一點都不想麻煩他們。哪怕孩子沒有一絲嫌棄你的意思,可是自己還是會忍不住胡思亂想。午夜夢回,唯有孤獨相伴。
但,孤獨真的有這么可怕嗎?
享受屬于自己的每一分鐘,看書,畫畫,聽音樂,做一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被任何人打擾,又何嘗不是一件幸事?
我們早就知道,人來到這世上,本就是受苦來的,不然怎么會帶著啼哭而來呢?不必去思慮太多,待到身死那一日,能微笑離去,便已經(jīng)很幸福了。
還不到三十歲的年紀,算不上大徹大悟,但已經(jīng)能做到坦然面對孤獨了。人群擁擠時,我與世人一起歡呼,夜深人靜時,我獨自傾聽孤獨,一切都是最好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