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名南鄉(xiāng)子,唐教坊曲名。原為單調(diào),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平仄換韻。單調(diào)始自后蜀歐陽炯。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diào)。馮詞平韻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韻。另有五十八字體。又名《好離鄉(xiāng)》、《蕉葉怨》。南鄉(xiāng)子,詞牌名。 雙調(diào)五十六字,前后闋各四平韻,一韻到底。 [編輯]. 詞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詞牌起源
南鄉(xiāng)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多詠江南風物。
按敦煌卷子內(nèi)的舞譜,《南鄉(xiāng)子》當為舞曲,任二北《教坊記箋訂》:“南鄉(xiāng)子,舞曲,敦煌卷子內(nèi)有舞譜。”可見《南鄉(xiāng)子》原是唐代教坊曲,后來才用作詞調(diào)。
陳元龍注《片玉集》云“晉國高士全隱于南鄉(xiāng),因以為氏也(號南子)。” 認為《南鄉(xiāng)子》來源于此。而近人況周頤《餐櫻廡詞話》則引宋周密云:“李珣、歐陽炯輩俱蜀人,各制《南鄉(xiāng)子》數(shù)首,以志風土,格式與‘竹枝’體一樣。”
《白香詞譜》載:“南鄉(xiāng)即南國,唐人稱南中。”南中是古地區(qū)名,歷史上的南中指今天的云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相當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貴州兩省。當時北面是益州,南面是交州,東面是荊州南部,西面是諸部落(西藏歷史上的第一個政權(quán)吐蕃尚未建立)。三國時期,南中成為蜀國的一部分。三國蜀漢以巴、蜀為根據(jù)地,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三國歸晉后,南中版圖歸屬晉代,晉亡時,許多有才學的人隱居于此。
《南鄉(xiāng)子》應(yīng)該是流行于南鄉(xiāng)一帶的民謠曲調(diào),不排除是隱居于南中的高士所作。調(diào)名來源據(jù)《白香詞譜》說:“本詞初為單調(diào),創(chuàng)于歐陽炯;《詞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兩首。如‘路入南中,恍榔葉暗蓼花紅;兩岸人家微雨后,收紅豆,底纖纖抬素手。’固為本意也。”但是如果調(diào)名取于歐陽炯的“路入南中”,那調(diào)名就應(yīng)該是《南中子》而不是《南鄉(xiāng)子》,何況歐陽炯所作的詞調(diào)名已是《南鄉(xiāng)子》了,可見歐陽炯是依《南鄉(xiāng)子》的曲調(diào)填的詞。
詞牌格律
單調(diào)
格一
單調(diào)二十七字,五句兩平韻、三仄韻
例詞:歐陽炯《南鄉(xiāng)子·畫舸停橈》
仄仄平平(平韻)中中中中仄中平(韻)
畫舸停橈,槿花籬外竹橫橋。
中仄中平平中仄(仄韻)平仄(韻)中仄中平中仄仄(韻)
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里住。
【注】此詞單遍,平仄兩韻,與宋人兩段全押平韻者異。其可平可仄。
格二
單調(diào)二十八字,五句兩平韻、三仄韻
例詞:歐陽炯《南鄉(xiāng)子·路入南中》
仄仄平平(平韻)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路入南中,桄榔葉暗蓼花紅。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韻)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平仄仄(韻)
兩岸人家微雨后,收紅豆,葉底纖纖抬素手。
【注】此與“畫舸停橈”詞同,惟第四句添一字。歐詞六首,與此悉同。
格三
單調(diào)二十八字,五句兩平韻、三仄韻
例詞:馮延巳《南鄉(xiāng)子·細雨濕秋風》
仄仄仄平平(平韻)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細雨濕秋風,金鳳花殘滿地紅。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韻)平仄(韻)仄仄平平平仄仄(韻)
閑蹙黛眉慵不語,情緒,寂寞相思知幾許。
【注】此與歐陽炯“畫舸停橈”詞同,惟起句添一字。
格四
單調(diào)三十字,六句兩平韻、三仄韻
例詞:李珣《南鄉(xiāng)子·煙漠漠》
中中仄(句)仄平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煙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鷓鴣啼。
中中平中平中仄(仄韻)中中仄(韻)中仄仄平中仄仄(韻)
遠客扁舟臨野渡,思鄉(xiāng)處,潮退水平春色暮。
【注】此亦與歐陽炯“路入南中”詞同,惟起作三字兩句異。唐人知音律,類能添字,此即宋詞襯字所自出也。 按《花間集》李詞十首,其別首第一句“櫳云髻”,“櫳”字仄聲,“云”字平聲。第四句“回塘深處遙相見”,“回”、“塘”二字俱平聲,“處”字仄聲,“相”字平聲。第五句“爭窈窕”,“窈”字仄聲,又“送春浦”,“送”字仄聲,結(jié)句“緩唱棹歌極浦去”,“緩”字、“極”字俱仄聲,譜內(nèi)可平可仄據(jù)此。
雙調(diào)
格五
雙調(diào)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韻
例詞:歐陽修《南鄉(xiāng)子·翠密紅繁》
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翠密紅繁,水國涼生未是寒。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雨打荷花珠不定,輕翻,冷潑鴛鴦錦翅斑。
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盡日憑欄,弄蕊拈花子細看。
平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韻)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偷得馬蹄新鑄樣,無端,藏在紅房粉間。
【注】此即歐陽炯“畫舸停橈”詞體再加一疊,惟第四、五句仍用平韻耳。 按歐集三詞悉同。
格六
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韻
例詞:馮延巳《南鄉(xiāng)子·細雨濕流光》
仄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細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
平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韻)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回首鳳樓無限事,茫茫,鸞鏡鴛衾兩斷腸。
平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魂夢任悠揚,睡起楊花滿繡床。
仄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薄幸不來門半掩,斜陽,負你殘春淚幾行。
【注】此即“細雨濕秋風”詞體再加一疊,只第四、五句仍用平韻耳。宋元人俱如此填。
格七
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韻
例詞:王之道《南鄉(xiāng)子·天際彩虹垂》
平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天際彩虹垂,風起癡云快一吹。
平仄平平(句)平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原隰畇畇,春水更彌彌,布谷聲從野鳥知。
平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初霽卷簾時,巷陌泥融燕子飛。
仄仄仄平(句)平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午醉醒來,紅日欲平西,一碗新茶乳面肥。
【注】此即“細雨濕流光”詞體,惟上下片第三、四句作四字一句、五字一句異。
【注】此即“細雨濕流光”詞體,惟上下片第三、四句作四字一句、五字一句異。
格八
雙調(diào)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六句、四平韻
例詞:黃機《南鄉(xiāng)子·簾幙閟深沈》
平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簾幙閟深沈,燈暗香銷夜正深。
平仄仄平(句)平平仄仄(句)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花落畫屏,檐鳴細雨,岑岑,滴破相思萬里心。
仄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曉色未平分,翠被寒生不自禁。
仄仄仄平(句)平平仄仄(句)平平(韻)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待得夢成,翻多惡況,堪顰,飛雁新來也誤人。
【注】此亦“細雨濕流光”詞體,惟上下片第三句添一字,作四字兩句異。
格九
雙調(diào)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六句、四平韻
例詞:趙長卿《南鄉(xiāng)子·楚楚窄衣裳》
仄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韻)
楚楚窄衣裳,腰身卻占,多少風光。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共說春來春去事,凄涼,懶對菱花暈曉妝。
平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韻)
閑立近紅芳,游蜂戲蝶,悮采真香。
平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何事不歸巫峽去,思量,故到人間惱客腸。
【注】此亦“細雨濕流光”詞體,惟上下片第二句添一字,作四字兩句異。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表示可平可仄。)
優(yōu)秀作品
【五代】歐陽炯《南鄉(xiāng)子·路入南中》
【五代】馮延巳《南鄉(xiāng)子·細雨濕流光》
【五代】李珣《南鄉(xiāng)子·新月上》
【宋】王安石《南鄉(xiāng)子·自古帝王州》
【 宋】晏幾道《南鄉(xiāng)子·眼約也應(yīng)虛》
【宋】晏幾道《南鄉(xiāng)子·新月又如眉》
【宋】蘇軾《南鄉(xiāng)子·回首亂山橫》
【宋】蘇軾《南鄉(xiāng)子·梅花詞和楊元素》
【宋】蘇軾《南鄉(xiāng)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宋】黃庭堅《南鄉(xiāng)子·諸將說封侯》
【宋】秦觀《南鄉(xiāng)子·妙手寫徽真》
【宋】朱熹《南鄉(xiāng)子·落日照樓船》
【宋】辛棄疾《南鄉(xiāng)子·何處望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