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原則
原則是做人的底線,是決策的助力器,是成功的幫手,是做好的保障。
古時候文人的原則是儒家道德底線,可以幫助他們在各種政治斗爭中保持中正之心,不唯上,不唯權,堅持自己的正氣。可以說他們不知變通,但就是有一股牛勁。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
1961年1月27日下發了"黨政干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草案第二次修正稿)",在黨內予以公布。這次公布的:
"三大紀律"是:一、一切從實際出發。二、正確執行黨的政策。三、實行民主集中制。
"八項注意"是:一、同勞動同食堂。二、待人和氣。三、辦事公道。四、買賣公平。五、如實反映情況。六、提高政治水平。七、工作要同群眾商量。八、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
中國醫生宣言:我莊嚴宣誓,自覺維護醫學的尊嚴和神圣,敬佑生命,平等仁愛,患者至上,真誠守信,精進審慎,廉潔公正,終身學習,努力擔當增進人類健康的崇高職責。以上誓言,謹記于心,見于行動。
入黨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2014年2月12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一層面、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第二層面 、社會層面 :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第三層面 、個人層面 : 愛國 敬業 誠信 友善。
社會主義榮辱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于2006年3月4日下午在第十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次會議的民盟、民進聯組會上發表的“關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講話中提出的。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中學生守則、小學生守則、公民守則、所訓,這些都是原則。遵守原則可以加快決策,減少猶豫,助力成功,有利于把事情做好。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第一部分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第二章七個習慣--概論
第二部分個人領域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
第四章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第五章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第三部分公眾領域的成功:從獨立到互賴
第六章人際關系的本質
第七章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第八章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
第九章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第四部分自我提升和完善
第十章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
第十一章再次由內而外造就自己
附錄
一、你是哪種類型的人--生活重心面面觀
二、第四代時間管理--高效能人士的一天
答讀者問
曾國藩修身十二款:
1)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慎。無事時心在腔子里;應事時,專一不雜,如日之升。
2)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半時,體驗靜極生陽來復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3)早起:黎時即起,醒后不沾戀。
4)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循外為人,每日以十葉為率。
5)讀史:丙申購二十三史,每日讀十葉,雖有事不間斷。
6)謹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8)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時時當作養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分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
10)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眈著,最容易溺心喪志。
11)作字:早飯后作字半小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不留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12)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富蘭克林自律十三條
一、節制:食不過飽,飯不過量
二、緘默:避免空談,言必對己或對人有益
三、有序:你的一切應井然有序,一時一事都要有周全計劃
四、決心:當做必做,做就要做好
五、節儉:對人或對己有益才可花錢,決不浪費
六、勤奮:珍惜光陰,做有益之事,避無謂之舉
七、真誠:不欺騙,有良知,為人厚道,說話實在。
八、正義:不做不利于人的事,不逃避自己的義務
九、中庸:避免走極端,容忍別人給的傷害,認為是你應該承受之事
十、整潔:保持身體,衣服和住所的整潔
十一、冷靜:不因小事,尋常之事,不可避免之事而慌亂
十二、節欲:少行房事,除非考慮到身體健康或者延續子嗣,不要房事過度,傷害身體或者損害自己的或他人的安寧與名譽
十三、謙虛:效法耶穌和蘇格拉底。
清代有個叫葉存仁的官員,從政30余年,甘于淡泊,從不茍取。一次離任時,僚屬們臨別饋贈禮品,為避人耳目,特地夜里送來。葉存仁見狀將饋贈品原封退回,并賦詩一首相贈:“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
1953年12月,中國政府同印度政府就兩國在西藏地方的關系問題進行談判,周恩來總理在會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我應該有自己的原則:上班好好工作,下班好好學習,每天制定計劃,一次只做一件事,做事要實現共贏,不損人利己,做人要靠譜,要講信用不騙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不在工作中謀求私利,可以敞開心扉給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