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前期,不僅經(jīng)濟、文化、科技得到快速發(fā)展,而且儒學(xué)大興,風(fēng)氣良好,涌現(xiàn)出許多良臣賢人。后人說東漢“風(fēng)化最美、儒學(xué)最盛”,主要是指這一時期。
在封建社會里,帝王與兄弟之間的關(guān)系,往往比較緊張。皇帝擔(dān)心兄弟篡位,兄弟憂慮皇上收拾他們,因而互相猜疑、互相提防。
在這種心態(tài)下,諸侯王們,或者小心自保,或者縱情享樂,很少有所作為,有的甚至覬覦皇位,謀反叛亂,出現(xiàn)了很多手足相殘的悲劇。
然而,漢明帝時期的東平王劉蒼,卻以忠誠正直、好善樂施而聞名,深得明帝、章帝父子兩人的寵信,也受到百姓贊揚,成為有名的一代賢王。
《后漢書》記載,劉蒼,是陰麗華生的第二個兒子,是漢明帝劉莊的親弟弟。劉秀共有十一個兒子,劉莊排行第四,劉蒼排行第六。
劉蒼自幼聰明,少好經(jīng)書,頗有智慧,長大以后,身材魁梧,腰圍粗壯,一臉好胡須,被封為東平王。
漢明帝即位后,很器重劉蒼,其他兄弟都回了封地,唯獨把他留下來輔政,任命他為驃騎將軍,位在三公之上。
后來,漢明帝有四個兄弟謀反或有不軌之舉,劉蒼卻絲毫沒有非分之想,始終對漢室忠心耿耿。漢明帝對他信任有加,外出巡視時,就讓他鎮(zhèn)守京師。
劉蒼發(fā)揮聰明才智,忠心輔佐漢明帝。他協(xié)助漢明帝制定了一系列經(jīng)濟、政治、文化政策,盡心盡職地處理政務(wù),努力協(xié)調(diào)各種關(guān)系,積極推薦選用人才,還親自主持制定了禮樂制度,為“明章之治”作出了重要貢獻。
劉蒼寬厚待人,禮賢下士,受到人們的擁護和稱贊。漢明帝對他十分滿意,給東平擴大了五個縣的地盤,還封劉蒼的兒子為縣侯,以示褒獎。
劉蒼忠心輔政,敢于直言進諫。有一次,漢明帝車駕外去,觀看城市宅第,見外面景色秀美,來了興趣,準(zhǔn)備去河內(nèi)打獵。
劉蒼聽說以后,立即上書勸諫道:“眼下正是春耕農(nóng)忙時節(jié),陛下狩獵,必會興師動眾,增加百姓負擔(dān),這不僅不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還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希望陛下在冬季農(nóng)閑的時候,再考慮打獵的事情”。
漢明帝覺得很有道理,馬上取消了打獵計劃,立即返回宮中。像這類忠言直諫的事情,劉蒼做了很多,漢明帝總是虛心納諫。
劉蒼輔政五年,政績突出,聲望很高。漢明帝性格粗暴,時常打罵大臣,唯獨對這個弟弟,從內(nèi)心里敬重,使他處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尊貴地位。
劉蒼對此卻覺得壓力很大,認為威望太盛,不是好事,何況其他兄弟,都在封地,只有他一人在朝,不利于平衡兄弟之間的關(guān)系。于是,劉蒼向漢明帝提出,他也要像其他兄弟那樣,回到自己封國去,不宜久留朝中。
起初,漢明帝不答應(yīng),后來見他心意已決,說得也有道理,只好勉強同意了,但堅決不同意他上交將軍印,仍然保留朝廷職務(wù),有事還要他隨時回來。
劉蒼回到封地,沐浴在兒孫親情之中,十分快樂。但他并不耽于享樂,仍然關(guān)心天下大事,并且勤奮讀書,寫了許多詩歌、賦,還寫了《光武受命中興頌》。
同時,劉蒼重視封國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關(guān)心百姓疾苦,經(jīng)常行善事和救濟窮人。有一次,漢明帝問他,在家里做什么事情最快樂?劉蒼不假思索地回答:“做善事,感到最快樂。”成語“為善最樂”,便來源于此。
劉蒼雖然回到了封地,但漢明帝時常把他召到京城,一住就是幾個月,與他共商國家大事。漢明帝去世時,囑咐劉蒼輔佐兒子漢章帝。漢明帝評價劉蒼說:“東平王蒼,寬博有謀,可以托六尺之孤。”
漢章帝即位時,已經(jīng)十九歲了。劉蒼沒有入朝輔政,但牢記哥哥的囑托,時刻關(guān)心著侄子的所作所為。
有一次,漢章帝頒發(fā)詔書,要為原陵、顯節(jié)陵修建縣邑。劉蒼認為,這樣做會勞民傷財,影響不好,立即上書勸阻。漢章帝聽從了,收回詔書,停止了修建。
漢章帝時期,朝廷遇有大事,都是派快馬去征詢劉蒼的意見。劉蒼每次都用心回答,他的意見,均被采納應(yīng)用。
劉蒼并不是在封地被動地等待征詢意見,有時也主動進京,幫助謀劃國家大事。公元82年冬,劉蒼年齡已經(jīng)很大了,又一次要求入朝。因為天氣寒冷,漢章帝特意派了使者,給他送去貂皮大衣,并親自安排劉蒼在宮中的住處。
《后漢書》詳細記載了漢章帝接待劉蒼的情況,說:“帝親自循行邸第,錢帛器物無不充足齊備。”《后漢書》沒有說劉蒼為何而來,但在隆冬季節(jié),劉蒼冒風(fēng)霜雨雪,不遠千里而來,肯定是為了國家大事。
劉蒼這次在洛陽住了幾個月,漢章帝專門給他配備了秘書等工作班子,還特意下詔,封劉蒼的五個女兒為縣公主。按照制度,諸侯王的女兒只能封為鄉(xiāng)公主,漢章帝單獨為劉蒼破例,足見對其恩寵之深。劉蒼回國時,漢章帝親自送行,叔侄倆都流了淚,依依不舍地告別。
劉蒼回到東平以后,就病倒了。漢章帝十分焦慮,立刻用快馬送去御醫(yī),又派了多批使者,每日探望報告病情,一時之間,在千里道路上,探視劉蒼的使者來往不斷。
很不幸,劉蒼一病不起,第二年就去世了。《后漢書》沒有記載劉蒼的出生年月,不知道他享年多少。劉蒼是劉秀兒子中去世較晚的,應(yīng)該是年齡不小了。
劉蒼病逝,漢章帝非常悲痛,派出大鴻臚和五官中郎將,持節(jié)代表皇帝主持葬禮,詔令四姓諸侯國都去東平奔喪。東平的百姓,也紛紛哭嚎著參加喪禮。
漢章帝親自寫了策文,高度評價劉蒼的功績和品德,稱贊他為賢王。劉蒼的葬禮規(guī)格,遠遠高于其他諸侯王。
漢章帝還下令,把劉蒼所著的奏章、記、賦、頌等文章,匯集成冊,共有文集五卷,讓人們學(xué)習(xí)傳誦,流傳后世。
在封建時代,像劉蒼這樣受到皇帝恩寵和百姓愛戴的諸侯王,不是很多,劉蒼是歷史上著名的賢王。劉蒼之所以成為一代賢王,根本原因,是他忠心為國,沒有私心。
由此可見,只有心底無私的人,才會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