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劉趙淳于江
? ? ? ? 劉周趙列傳(三)
劉般(?~78年),字伯興,他是漢宣帝的玄孫。漢宣帝的兒子劉囂封為楚王,楚王生下思王劉衍,劉衍生下劉紆,劉紆生下劉般。從劉囂到劉般積累仁義,世代都有名節,劉紆尤其仁慈。劉紆早年母親去世,他的同母弟弟、原鄉侯劉平年齡還小,劉紆親自撫養,經常和他同臥起共飲食,在其成人后,也沒有離開自己身邊左右。劉平因病去世,劉紆哭泣吐血,幾個月后也去世了。當初,劉紆承襲爵位被封為楚王,因為王莽篡位被廢為普通百姓,隨后就把家定居在了彭城。
劉般幾歲后父親去世,和母親一起生活。王莽敗亡后,天下大亂,太夫人聽說更始帝劉玄繼位,就帶著劉般來到長安。這時劉玄也敗亡了,他母親又帶著劉般輾轉于兵革中,向西到達上隴,隨后又流落到武威。劉般雖然年齡很小,但他修行志節,講誦經文不停。他的母親和舅舅們都認為寄居在絕域,死生還沒有定數,不應當這么辛苦用心攻讀,多次勸阻劉般,劉般仍然不改變原來的做法。
32年,隗囂敗亡,河西重新打通,劉般立即帶著家屬向東到達洛陽,在老師門下修行經學。第二年,劉秀下達詔書,封劉般為淄丘侯,以繼奉劉紆的祭祀,派他前往封國。后來淄丘劃歸楚王,他被轉封為杼秋侯。
43年,劉秀巡視到達沛國,詔問郡中各諸侯的品行能力。太守推薦說劉般修為品行,是各諸侯的師范。劉秀聽說后非常高興,賞賜劉般璽綬、一百萬錢和二百匹繒。44年,劉般又跟隨劉秀到達沛縣,跟隨劉秀返回洛陽,劉秀賞賜他谷米什物,留在京師擔任侍祠侯。
58年,劉般的封國又劃歸沛國,他又被轉封為居巢侯,和各諸侯一起前往國。幾年后,揚州刺史觀恂推薦劉般在國中口無擇言(說的都是好話,不用刻意選擇),行為沒有怨惡,應當受到朝廷彰顯,漢明帝進行嘉獎。
67年,漢明帝征召劉般代理執金吾事務,跟隨到達南陽,返回后擔任朝侯。第二年,劉般兼任屯騎校尉。這時的五校官顯貴清閑,辦公場所非常寬敞,車服光麗,供給保障充足,所以皇帝大多安排自己的宗室肺腑居于其位。漢明帝每次巡視各郡國,劉般經常率領長水胡騎跟隨。
漢明帝曾經想要設置常平倉,公卿大臣們大多認為可行。劉般建議說:“常平倉對外有利民的名聲,對內實際侵犯剝削百姓,豪強借機行其奸邪,小老百姓根本不能得到實惠,設置非常不便。”劉明帝于是下詔令停止。
這時,朝廷下詔令禁止農民經商,又因為郡國中發生牛瘟,實行分區耕種,派官吏下去檢查督促,大多與事實不符,百姓都很擔憂。劉般又上書說:“郡國因為官禁不讓農民從事經商,甚至于有田地的不能漁捕。現在瀕臨江湖的郡大多缺少蠶桑,民家漁采用來增加口糧,何況是利用的冬春閑月,不影響農民耕種。漁獵的益處是為耕田除害,有助于增加谷食,和經商沒有關系。另外,各郡國發生牛瘟、水旱災害,墾田大多減少,之所以詔令分區耕種,是為增加田畝,自認為是為百姓。官吏們進行的度田,都想讓田畝多于以前,對于那些不能耕種之處,也全部列為租田。可以申明敕令刺史、兩千石官員,務必從嚴核實,如果真有增加而瞞報的,都要與侵奪公田同罪。”漢明帝全部采納。
漢章帝繼位后,任命劉般為長樂少府。77年,劉般升任宗正。劉般的妻子去世后,漢章帝厚加饋贈,在顯節陵下賞賜冢塋。劉般在位多次談論政事。他收納撫收恤九族,德行仁義尤其顯著,受到人們稱贊。78年,劉般去世,享年六十歲,他的兒子劉憲承襲爵位。劉憲去世后,他的兒子劉重承襲爵位。
劉憲的哥哥叫做劉愷。劉愷(?~約124年),字伯豫,他應當承襲劉般的爵位,推讓給弟弟劉憲,逃遁躲避受封。很久之后的章和年間,有關部門奏報請求撤銷劉憲的封國,漢章帝欣賞劉愷的大義,特別優待他,但劉愷還是不肯出來。
又過了十多年,到了98年,有關部門再次奏報這事。侍中賈逵借機上書說:“孔子稱贊說:‘能以禮讓國的人,用這個來處理國政,就沒有什么困難了!’臣私下里看到居巢侯劉般的嗣子劉愷,他品行端正,孝親厚友,謙遜廉潔,讓爵位給自己的弟弟劉憲,然后潛身隱居。有關部門不用樂善之心處理,而是按照日常法律辦理,這恐怕不是助長克讓風氣、成就弘揚大德教化的做法。前世有扶陽侯韋玄成,近期有陵陽侯丁鴻、鄳侯鄧彪,他們都德高行潔身辭掉爵位,沒有聽說過被貶削爵位,反而榮登三府做事。現在的劉愷景仰前輩修行,他有伯夷的志節,應當蒙受憐憫寬恕,以成就其全功,增加圣朝尚德大美。”
漢和帝采納這個建議,下詔書說:“原居巢侯劉般的嗣子劉愷,應當承襲爵位,但按照父親的遺意,讓位給弟弟劉憲,然后隱居七年,操守十分突出。大概帝王法律崇尚善行,成人之美,特準許劉憲保留爵位。這是對特殊情況的權宜之計,以后不能以此作為先例。”漢和帝下達詔書,征召劉愷封為郎官,隨后升任侍中。
劉愷入朝后,在位者無不景仰他的操守作風,他很快升任步兵校尉。101年,劉愷升任宗正,接著免職,封為侍中,又升任長水校尉。107年,劉愷接替周章擔任太常。劉愷性情純厚古樸,推崇隱居之士,每次朝廷有征召舉薦,他肯定要先推薦隱居者。他的評論引經據典,言辭高雅。113年,劉愷接替張敏擔任司空。115年,劉愷接替夏勤擔任司徒。
按照舊的制度,公卿、兩千石官吏和刺史不能服三年喪期,于是朝廷內外的在職官員都停掉了喪禮。元初年間,鄧太后詔令縣令縣長以下未服喪的,不得參加掌管訴訟案件和選拔舉用賢能。這時,有人上書說,建議牧守應當按照這個制度,鄧太后詔令下公卿大臣商議,商議者都認為這事不便施行。
只有劉愷獨自提議說:“詔書之所以制定服喪制度,大概是為了推崇教化,激勵風俗,以弘揚孝道。現在的刺史作為一州之表,兩千石官吏作為千里方圓地方之師,他們的職責在于帶動百姓,應當宣揚宣美風俗,尤其應當尊重典禮,以身率下。但建議者不尋找其原因,只是說牧守就應當遵守,這是把源頭弄混濁了卻指望下游清白,自身不正卻希望影子正直,這是不可能做到的。”鄧太后采納了劉愷的建議。
這時,征西校尉任尚用奸利邪謀利被征召治罪。任尚曾經擔任過太將軍鄧騭的副將,鄧騭進行袒護,太尉馬英、司空李郃等人也奉承鄧騭的意圖,沒有先行請求,就先解除了對任尚的監禁,劉愷不肯贊同判決。后來尚書審查這個案件,兩府都受到譴責處分,朝廷為此稱贊劉愷。
劉愷在職五年,120年,他稱病上書請求退休,詔令對他贊許優待,追加賞賜三十萬錢,以一千石俸祿返回家中養老,河南尹經常在每年的八月送去羊酒。這時,漢安帝開始親理政事,朝廷多次稱贊劉愷的大德,漢安帝派使者詢問他的起居情況,厚加賞賜。這時馬英被詔策免職,尚書陳忠上書推薦劉愷說:
臣聽說過三公在上就像臺階,在下就像山岳,股肱元首就像鼎足居于要職。他們要協和陰陽,調訓五品,考功量才,序列臣僚,遭遇大風不迷失,遇到暴雨不迷惑,其位置太過重大了。現在上司缺職,還沒有提議人選。臣私下里排序眾卿,考察眾人的評議,都稱贊太常朱倀和少府荀遷。臣的父親陳寵以前空列司空之位,朱倀和荀遷一起擔任他的掾屬,非常了解他們的能力。朱倀能解說經書但心胸狹窄,荀遷則過于嚴厲剛直文藝差點。臣考慮到前司徒劉愷行為資深,道德博備,他辭讓爵位封地,推讓給年弱的弟弟,具備躬浮云一樣的志向,兼備浩然之氣,他多次任職兩司,舉動得禮。他只是因病退休,側身居于里巷中,仍然儉約思考,進退有度,百官景仰,海內盼其返回任職。以往的孔光、師丹,近代的鄧彪、張酺,他們都是辭去宰相后又位列上司。應當看重其卓越才干,以滿足眾人愿望。
書信奏報后,漢安帝詔令封劉愷為太尉。漢安帝初年,清河國國相叔孫光因為貪污抵罪,隨后增加禁錮二世的懲罰,禍及其兒子。這時,居延都尉范邠又犯了貪污臧罪,詔令交給三公、廷尉商議,司徒楊震、司空陳褒、廷尉張皓等人都建議按照叔孫光的模式處理。
只有劉愷獨自認為:“按照《春秋》中的大義,善行要延及子孫,惡行只限于本身,這是用來鼓勵人們行善的。《尚書》中說:‘上刑挾輕,下刑挾重’。如果現在因犯貪污罪而禁錮官吏的子孫,這是輕罪重處,恐怕會傷及善良之人,不是先王制定刑罰的本意。”漢安帝詔令按照劉愷的建議處理。
劉愷又在職三年,因病請求退休,漢安帝過了很久才同意,像以前一樣保留河南尹的禮儀俸祿。一年多后,劉愷在家中去世。漢安帝詔令護理喪事,賞賜東園中的陪葬品,另外還賞賜五十萬錢、一千匹布。
劉愷的小兒子叫做劉茂,字叔盛,他喜歡禮讓,擔任出納,在漢桓帝時期擔任司空。這時,司隸校尉李膺等人被判罪,南陽太守成瑨、太原太守劉瓆被逮捕入獄要處死,劉茂和太尉陳蕃、司徒劉矩一起替他們申訴。漢桓帝非常不高興,有關部門按照漢桓帝的意圖奏報彈劾三公,劉茂隨后被免職。建寧年間,他又復出擔任太中大夫,在官位上去世。
黃其軍
? ? ? 作于2022年12月10日(古歷壬寅年十一月十七)
? ? 文中照片來源于網絡,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期同類文章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