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茲
打卡 非暴力溝通。RIA之 a2
用語言或者動作,眼神表達說話人的關心,關切,擔憂,來鼓勵對方說出自己的心聲。
通過重復對方的話,或者客觀描述事實,來表示你愿意傾聽,同時也能讓說話人意識到自己的情緒。
聽到信息之后, 不要替對方做出決策或者建議,而是應該以封閉式的疑問句,讓對方確認你在傾聽,同時引導對方思考事情的緣由。而且封閉式的疑問句一方面比較容易回答,一方面又能讓人感到你在聽(因為封閉性問題是一種推測,這里的就是根據之前聽到的信息做出的理性的推測) 。因為只要回答是與否, 就不會有冷場的問題。
傾聽者需要幫助對方尋找原因和解決方案
一句話概括,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就是要讓對方信任自己是在用心聽,進而讓他順利表達潛在的需求或者根本原因,
最終通過反饋引導他自己主動找到一個解決的方案。
肖欣
打卡 重新讀《去人多的地方撈世界》只要你還立著
就會在這5個車站來來回回奔跑
找尋一個真正落腳的地方. 用25個拼命人物
回答25個繞不開的話題
在這些故事里 你總能發現一個自己. 這25個話題里的任何一個,
都足以壓垮我們,必須以拼命的方式,才能得到一個稍許滿意的回答。 海漂這些年,我遇見形形色色的人。 故事里的每一個人,都在這座城市里真實的存在著。
我看見在求職公寓里,每天有人住進來又有人離開,在異鄉永遠沒有落腳。 我看見無數人經歷多次求職失敗,在堅持和放棄間不斷徘徊。 我看見了真正“道明寺”級別的富二代的生活,我明白世間并不存在真正的公平。
我在工作中結識了樂天派好朋友璐璐,卻看見她閃婚閃離背后的無奈。 我目睹了鳳凰男劉志剛從礦工到程序員角色的轉換,在重重壓力下克服困難買房安家。 還有,同事偷拿公款被抓,我傾聽他離開上海前對欲望的解讀。 更看見巨大壓力下,經歷了末位淘汰后離職朋友對生活的哭訴。
…… 選擇、夢想、團圓、生活、愛情,
每個人都在這5個車站里來來回回奔跑,找尋一個真正落腳的地方。 這幾年,這些人,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但更多的繼續拼搏在路上。
我想把這些故事一個一個的講出來給你聽。 在這些故事里,你總能發現一個自己。
麥穗
打卡《拖延心理學》第二部分拖延vs心理:分為三部分詳細的講解了心理方面的拖延,其實也是我們自身在約束自己,我們的思維里已經形成了拖延,并且成為了習慣,就像一個牢籠,試圖控制自己的所作所為。漸漸的想要遠離人群,以疏離的方式來獲取相對的安全感,其實一種逃避,以拖延來作為逃避的借口。兩者間的差距便是我們一直在試圖尋找的平衡。書中,作者巧妙的運用一個人的嬰兒時期到年老階段,講解了拖延所給我們帶來的關系,以便于能對這種關系有更深的認知,該如何擺脫這種拖延關系。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做著拖延的奴隸,試圖擺脫這樣的命運,卻又在行動上慢了下來,以至于所有的一切都成為了過去。
打卡《拖延心理學》第三部分拖延vs大腦:翻開本章,第一個問題是“世界上存在拖延基因嗎?”我認為是沒有的,畢竟事在人為嘛,都能改的。書中從神經科學中告訴我們,當我們的大腦患有某種程度的缺失時,會和拖延有一定的關系。大腦是我們人類最重要的部分,當它處在不斷的變化時,我們的思維也在發生著變化,意識是通過大腦在傳遞,當我們想要逃避,或者開心,難過,會自動在大腦里告訴自己,讓自己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狀態。對拖延者來說,把一切拒之門外是最好的辦法,雖然這樣會讓自己陷入其他困境,但至少這一刻已經逃避掉。拖延癥會讓人焦躁不安,起伏不定,更會讓強迫癥隨之入門,讓人總是無法集中擺脫這樣的困境。書中還講到“你是怎樣變成一個拖延者的?”本是一個獨立個體,卻受周邊環境影響,當然也包括家庭的影響,變成了拖延者,想法和行動總是不能同步,導致累計越來越多,越無法控制。
浮蕓一朵
打卡《麥田里的守望者》完。初中時粗略地看過一遍,紅色鴨舌帽留下深刻印象。如今重讀,發現整本書就是一張高清的青春期少年內心剖析圖。他叛逆敏感膽小糾結,同時又極富愛心同情心正義感,渴望親情,擁有一套十幾歲少年自有的價值判斷體系。其實我們都曾是他,或就是他,每每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做過的事,都不免覺得過去的自己過于傻氣。成長,不僅僅是會守望他人,更是能守望自己吧。
Lily
打卡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41%. Mariam 與Laila生長在不同的環境,成為不同的人。在那個新舊交替動蕩的阿富汗,Mariam 是傳統女性的典型,而Laila是新時代的女性。但是個人感覺作者對兩者的銜接聯系有些牽強
綾波尼
打卡,西方哲學史
大道無形,可能就是說,真理沒有具體的形態。那么,我們如何得知這個世界的真還有我們的認知正確與否呢?當我們提出對錯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必須有超出我們自己的對錯標準,所以問題又來了,是不是存在普世的對錯標準?如此的循環似乎沒有盡頭,因為即便是上帝也沒法停止它,哲學的巴別塔的創建,依然在緩慢前進。
小蘭
打卡。20151223《中國哲學史》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學一章。李耳,楚國人。楚國人不沾周之文化利益,也不受周之文化拘束,因此產生一些新思想不被當時主流思想接受。道
德 常 有 無 ,講究物極必反,講究無為方能無不為。欲望上追求清心寡欲,人格上追求嬰兒般的樸,理想的社會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西方的哲學,大概是更注重哲的“口”,即思辯,更像是方法論邏輯學。中國的“哲”學,按照說文解字“哲”,知也,知從智。只放在太陽底下的人人都能夠知道的知識,重知識本身。讀了孔子孟子部分,覺得如果按照西方的哲學的定義,他們兩位不算是哲學。但是讀到老莊,感覺開始有哲的意味在里面了。就像之前說的,孔子讓人敬而遠之,孟子讓人敬而覺近,老莊讓人感覺身臨其中。讀一種思想本就是每個人思想的反映,陳寅恪先生說一種哲學被一哲學家寫出來,就只能叫哲學家之哲學。馮先生的解讀,也就是馮先生心里的諸子大家,還是覺得,馮先生這本書只能稱“史”,寫的中規中矩,但是稱不上精彩。
Vivian
打卡,《梅花烙》60%??葱侣劖偓幐嬗谡謾喟岗A了,順便把這本被抄襲的書找來看看。原諒演梅花三弄的時候我沒印象了。看了才發現,男主才是現在流行的霸道總裁范兒啊。一句,如果和你在一起要與全世界為敵,那我現在就向全世界宣戰。聽到這樣的話,哪個姑娘不心動???
打卡,《民主的細節》完結。作者大部分文章都講的美國發生的故事,偶爾反思中國,覺得,我們不能光看學校的政治書,還要聽聽不同的聲音,自己思考做判斷。
朱舒
打卡,《少年維特之煩惱》,除了所謂的宣揚自由、返回自然的隱喻,另外還有兩個值得讀的理由:一是語言優美,每一封信都似一首詩,有些段落吸引人一讀再讀,非常適合陽光明媚的午后;二是關于人內心情感的描寫,一個人因為情感的原因無法擺正自己的位置,甚至因為一點小挫折逐漸的悲觀厭世直到完全看輕自己,人的情感真的是很復雜的,我想情感的感性,可能因為它的不全面性,總是糾結于某些事、集中于某個人又恰好在某個時間,無法充分理性的認識自己。呵呵,后來看介紹說維特的故事是歌德自己的故事,只是作者選擇了理性的繼續生活,而給作品一個激昂的悲劇結尾,一個贏得了一世的生命,一個贏得了幾世紀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