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之前回想一下,你上一次開懷大笑是什么時候,還記不記得是因為什么?再上一次呢?
我想,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要想很久,甚至是想不出來。從什么時候開始,無憂無慮地笑也成了一種奢侈?
“記得當時年紀小,你愛談天他愛笑。”小時候,笑容是每天都掛在嘴邊的。“曾經最掏心,曾經最開心,曾經。”現在,一切都已經變成曾經。偶爾想笑一下,缺發現嘴角早已僵硬。
現在的日常,則變成了自己尚未察覺的眉頭緊鎖。早生華發且不提,單就是頭發的數量就日漸稀疏。
你的焦慮,無人買單;你的悲傷,只能自愈。
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候,悲傷莫名其妙地鋪天蓋地而來,溢滿了七竅卻無處釋放,想找個人傾訴,翻遍了通訊錄卻只能放下手機,獨自舔舐傷口,于時間流逝中看著血慢慢結痂。
每隔一段時間,或者因為什么由頭,便會異常煩躁。那種滿腹心事卻無人可以訴說的憋悶,就好似死死壓住滾沸的燒水鍋的蓋子,最后的結果則是心房里滿是燙傷的燎泡。
這種傷口,要么狠心戳破看膿水流了一地,要么等它自己慢慢干癟萎縮一點點淡去痕跡,總之那種傷口,只有時間才能撫平。
每次神傷,總會自揭傷疤。時間是劑良藥,卻治標不治本,那些曾經的傷依然在那里,只是不聞不見不思量而已。若真想治愈,唯有下狠手、施猛藥,將那些自己厭惡的、痛恨的、難堪的毛病都改掉,再想起來時,可能才沒那么難過。其實難過的除了那些難處本身,是不是還有自己對這些問題無能為力的自責?
有時候緩解緊張情緒最好的方法,就是安安靜靜地去努力。當你做到了,便不再焦慮了,哪怕沒做到,但是只要去做,總是會有所緩解的。
焦慮,多是源于求而不得的期望和早知當初的悔恨,往者雖不可諫,但來者尚且能追,若再不追,就又要變成“往者”,徒余悔恨了。
還有一種焦慮是來自對未知的恐懼。人對于自己沒做過甚至不擅長的事時難免緊張,這種緊張一旦越過臨界值,就是焦慮。或許是太想得到,或許是太過畏懼,總之可歸為“不敢”二字。于不敢處而偏要行之,便會焦慮,這本也是人之常情,但此事若是當行甚至必行,便只有克服自己的恐懼這一途了。挑戰,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可能嘗試了幾次之后依舊會畏懼,但面對不得不做,必須對自己狠一點。
人,要學會面對自己。面對自己的成績,也面對自己的問題。沒有誰是完美的,或多或少,這樣那樣,都存著一些問題,只是大小不一、程度各異,有的問題可能不是問題,有的不是問題卻影響重大。總之,承認自己存在的問題,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承認,自己總喜歡裝出一副清高、不在乎的樣子,其實心里什么都想要。有時候得到了,便揮揮衣袖做個姿態,有時候沒得到,就拿出自己不曾努力并不在乎的理由來搪塞。很多考試就是這樣,因為沒有把握,所以干脆不去努力,這樣考不上的話就有了解脫的理由,反正我沒復習,考不上也是正常的,萬一考上了則是意外之喜。其實,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既然想考那么就踏踏實實地去努力,若是不想考就干脆從開始就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
想要得到救贖,必須自己努力。
無戒365日更挑戰營第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