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就快到了,想起去年的雙十一,仿佛還在眼前,想起年初自己在公司表演的首次脫口秀節目內容是“淘寶那些事兒”。雙十一,人人愛買,儼然成為中國國民購物大狂歡,看著堆滿的購物車,看著即將被刷得血紅的信用卡,親,你這么愛買買買,到底是在買什么呢?
深吸一口氣,我讓自己盡量冷靜下來。回想,我們買了一件大牌模特穿爆美的新款衣服,我們希望自己也像她,穿出那種風格和氣場,但,99.99%的時候是我們的自我臆想。
我們買很多很多美物,但是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物品也是爆炸的,我們買得完嗎?
許多年前,我就養成了買買買的習慣,一周收到十幾個包裹是常事。天天回家第一要事就是拆包裹、打包、退貨、收貨。但這么多年過去了,買并沒有把我變成我想成為的那個人。
即使買到了好東西,我們也很快忘記了我們當初買得便宜,穿得好看的那種快感,因為很快,新的美物又出去了,曾經的它早已變成了舊物,根據大V采桐的說法,買東西的快樂是短半衰期的事,心理學家也說買的快感會在買到之后直線下降,不停買買買的人是心理學上的成癮癥。當我們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事,當我們感到壓力時,我們通過購買來打發時間,讓時間被購物的刺激所占據,以此逃避不愿面對的壓力和痛苦,本質不是物對我們的折磨,而是逃避原來應當面對事。
回過頭來想,縱然我們穿了李宇春代言的衣服、穿了楊冪的原版鞋,但是我們真的能變成她們嗎?真的擁有她們的那份瀟灑嗎?沒有,我們依然會為我們平常煩惱的事而煩惱,如果我們的賬單超出我們收入能支撐的必要限度,長久來看,我們會有更多的不開心。
為了想逃避的壓力和痛苦仍然擺在那里,不會自動消失。
從現在開始,請你和我一起關掉購物網頁,打開筆記本,認真地思考:我們真的需要那些打折的東西嗎?哪些是對自己有價值的?哪些是可有可無的?哪些東西的價格區間自己能夠接受?刪去那些可買可不買的東西,只留下真正對自己重要的購買物品清單。
其實,我們還是我們,如果沒有智慧增長,沒有能力去應對我們當下和未來的困局,哪怕買再多也不會擁有想要的人生,其實我們要的不是打折的商品,而是一個不打折的人生。為了不打折的人生,請謹慎購買,面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