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有點想吃豆腐腦兒。
當然不是甜的。
小時候,尤其在夏天,總會有走街串巷的來賣豆腐腦。
『豆~腐~腦,來買豆腐腦~』,現在一想到這吆喝聲,我還會吞口水。
早先的豆腐腦是在甕里裝著的,揭開蓋著的白布,熱氣直往上竄。賣豆腐腦的拿一個自制的鏟子,沿著豆腐腦的邊兒片下一片,放進碗里,乳白色的豆腐腦冒著熱氣,在碗里來回地晃蕩。不一會兒的功夫,就鏟了一碗。從車后拿出一個湯桶,把自己煮的帶點醬油色的湯澆在豆腐腦上。撒一把香菜,再放一勺辣椒油,手里的碗就滿滿的了。
小時候,就是端著這么一碗豆腐腦,焦急地又小心翼翼的往家里面走。
邊走邊聞,邊聞邊走。
走到家,放下碗,拿起一把勺子,舀起一勺就往嘴邊送。
滾燙的豆腐腦兒和舌頭打著架,嘶溜溜滑過喉嚨,胸膛里一陣暖意。
一碗好吃的豆腐腦兒,必須得是熱的。
乳白色的豆腐腦在碗里顫巍巍地冒著熱氣。把飄著在上面的辣椒油吹開,再舀一勺放進嘴里,半勺豆腐腦兒半勺湯汁。湯里帶著點咸鮮,沒有一點醬油的味道。
離家以后不喜歡吃豆腐腦兒,一是因為外面做的豆腐腦太散,筷子輕輕一碰就碎了,好似沒有骨氣一般。再有便是豆腐腦上澆的湯都太敷衍,要么是生醬油配的,要么干脆是冷的。
豆腐腦需是熱的,湯也得是熱的才行。
涼了再吃是對豆腐腦的不尊重。
再拿一對兒帶著點堿味兒的炸的松軟的油條,把油條扯成一小段,放豆腐腦兒里。
輕輕一咬,湯汁四溢,豆腐腦兒的甜、湯汁的咸鮮,油條的松軟,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