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東方人相對于西方人比較含蓄,有個比方說東方人的文化是椰子文化,棷子殼里面的空間又大又軟,但外殼硬。中國人擅長熟人社會的社交規則和技巧,卻不擅長與陌生人打交道,缺乏對陌生人表達友善和愛的能力,西方文化則是反過來的,西方是桃子,桃子外皮薄,內核小而硬。桃子人研究更多的是怎樣和陌生人打交道,怎樣用第一句話,第一印象立刻博得他人的喜歡。
西方教育,尤其是精英教育,會更早地讓孩子成為社會人。與陌生人的閑談,是西方人從小就訓練的技能。而我們這個時代,正處在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的快速轉型中,我們需要在短時間里與大量陌生人建立淺度聯系,為以后產生更多交集留下空間。
那怎么才能是會閑談呢?有什么套路可以運用嗎?
首先閑談要有一顆真誠的心,真正的社交不是為了利用別人,而是幫助別人成功,不是操縱,索取,而是合作,互助。你和他人共亨信息,那蛋糕就會越做越大。我們閑談要讓對方愉悅,每個人都有被關注的需求,所以跨出第一步,和陌生人聊起來。
還有兩個心理暗示法讓你愛上閑談,當我們認識到閑談的重要性后,跨出第一步,作出心理暗示,我是主人,一旦這樣的心理狀態就位,你的氣場馬上強大數倍,從被動變為主動。第二個心理暗示是:我們是還沒有認識的朋友,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好玩的大party,在這個party上,資訊大交融,樂趣大沖撞。有了這個心理暗示后,你會發現大多數人比你想象得更友善,寬容。
有了這兩個心理暗示后,開始你同陌生人的交往,首先要會問問題,問問題的基礎是讓對方放松,并感覺被關注。有兩條技能,第一問一個讓他感覺自如的問題,不要問那種一個詞就可以回答的問題,為什么?他一個詞回答后,這個對話就死掉了,他也會意識到自己是個談話終結者,所以呢,他覺得有責任找新話題把對話主導下去。這樣讓他很不輕松。舉個例子,會聊的人會說:你喜歡去哪里度假,不會聊的人會說:你去海邊度過假嗎?這就是問問題不要問這種一個詞就能答得了的問題。
第二問問題不能問太泛或太深的問題。比如:你對一帶一路怎么看?如果這樣一問,讓人馬上有壓力。如果這樣問:一帶一路對你們那個行業有什么影響?這樣問就會讓人感覺自如。
學會問問題了。接下來,又要怎么回答問題呢?有種方法叫一問二答。比如我們能在回答對方的問題本身之外,稍作擴展,說一些跟答案相關的其他信息,這就是一問二答。舉個例子,當對方問你,你喜歡下雨天嗎?你回答:我喜歡,然后加上我和男朋友就是在一個雨天認識的,細雨綿綿,如果配上江南水鄉,很有意境。當有人問你:你們家鄉也會這么冷嗎?你回答:沒這么冷,你還可以補充說今年的冬天是咱這兒少有的冷,不過我今天穿了發熱衣,最新科技,真的好像在我身上發熱的。這就是第二個技能,一問二答。在問與答的過程中要仔細聆聽,然后擴展,擴展,再擴展。擴展的素材,要來自對方說的話。在仔細聆聽的過程中要會抓取對方的關鍵詞,然后把對方的關鍵詞延展,對方講完一段話后,你不是去做總結濃縮。總結濃縮是封閉的。
除了良好的問答技巧,我們還要用冷讀和熱捧者的身份去敲開沉默的大門。冷讀就是用你冷靜的觀察力,讓問別人的話顯得不唐突,熱捧是你要展示你十足的善意,讓此次談話以給對方制造愉悅為己任。
另外敲開沉默的大門后,要會從周圍的道具找話題,從對方身上找話題,比如對方挺拔的身材,對方的服飾,對方的個性,對方的氣質風度,還有對方此時此刻的狀態,不管聊什么貫徹一個中心,冷讀和熱捧,讓對方愉悅為目的。
以上一些技巧我們在生活中要靈活貫穿運用在自己和陌生人的交往中,熟能生巧,不斷總結改進,相信你會成為交際的中心,交到更多有價值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