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寫的第一篇簡書,初心嘛,自然是想找個地方安靜地寫點東西。不知不覺在朋友圈已經幾百個好友,在知乎也有6400多粉絲,微博也好久沒有發了。
不知從何時起,我已經從一個每天喜歡更新三四條朋友圈狀態的幼稚小姑娘,變成了什么都不敢說的“成熟的大人”。慢慢地開始覺得在朋友圈在微博,講那些日常瑣事,講那些內心感受,對于我來說已經變成了一件很羞恥的事情。
但其實我骨子里就是藏著愛表達的天性,所以我現在成了一個互聯網運營。我所思所想,我很想表達出來,我憋在心里我就很難受,但一方面我又擔心暴露了自己的幼稚和無知,遭到別人的嘲笑。這樣一想,好像已經沒有一個安靜的地方可以讓我自由地表達和訴說了。
于是我想起知乎上好多人在說的“簡書”。于是,很想看看這是一個怎樣的產品。
我很喜歡這個“簡”字,我的人生我也希望是簡簡單單,內心簡簡單單,只留下最重要的最真的東西。簡書的整個UI風格,也非常地符合這個字,確實讓我這個迫切地想要尋找寫作凈土的人找到了一片世外桃源。
總的來說,寫作的APP有很多,每個人可以表達的平臺也很多。但是簡書厲害的地方在于它的UI,它的調性,它營造的這種氛圍。真正地滿足了一個人尋求內心寧靜的訴求。
簡書還有一個特別好的交互,就是可以關注某個文集。其實我在使用知乎的時候,我有一個痛點。因為我寫的文章主要在四個范疇,情感,讀書,有趣生活,運營工作。每個關注我的粉絲,他們對我的期待和想看到的東西不一樣,如果我能夠對自己的答案,添加標簽,對答案進行分類,那么我的粉絲應該能夠比較快地找到他們想要看的類型。
其次我覺得簡書和知乎的內容本身還是有一定的差別,唔,應該是說,簡書更加的文藝范,這里的很多內容都是關于心靈問題、思維問題,而知乎嘛,多了一點果殼的風格,多一點理性的探討,還有對時事熱點的深度分析和討論。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簡書還是很難代替知乎,但它比知乎更好地取悅了那部分文藝青年。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簡書的產品經理是一個很棒的產品經理嘛。如果是我自己,我大概不會想到這樣的需求,做這樣的一個產品。有時候我會覺得,好像目前市面上的好多好多產品,并沒有什么新意,多的是互相模仿,互相抄襲,多的是砸錢拉用戶。
我也好像忽然明白了,其實要做出一個顛覆性的產品,很難。這市場上能有多少個微博,多少個微信,多少個淘寶呢?更多時候,我們是對現有產品,現有的需求進一步細分,找到那部分對現有產品不滿的用戶,去滿足他們尚未被滿足的特定需求。就好像簡書,知乎和果殼一樣,雖然他們之間有些交集但用戶群體卻是不同的。
UGC平臺那么多那么多,憑什么簡書能夠脫穎而出。不可否認它的運營很厲害,但關鍵是在現有的產品當中,一定還有一些人的特定的獨特的需求沒有被很好地滿足,如果一個產品經理內心足夠敏感,能夠敏銳地感知到這樣的需求,這樣的用戶痛點,一定也是可以做出一個優秀的產品,滿足這部分細分市場。
接下來我比較好奇的是,簡書會怎樣發展自己的商業模式呢?讓每個人都能方便出書,完成他們的“作家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