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見一條朋友圈“一線城市財務自由門檻是2.9億”,我第一個反應是數據哪來的?
你看看,一個理工科大腦思考問題就是那么單細胞。
晚上問太太看見這個數字第一反應是什么,她說:不錯啊,我差不多1/3實現財務自由了。
我:說!哪個小白臉給的?
她一邊敷面膜一邊淡定地答道:整句話里“一線城市”四個字我滿足了,差不多也算完成1/3了……
我暈啊……這是神一般的腦回路啊!
數據到底哪來的
我回頭查了一下,發現這個數據來自胡潤2018年1月發布的《2017至尚優品--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
涉及2.9億元的原文如下:
財富自由門檻比去年上漲50%,其中一線城市達到2.9億,二線城市達到1.7億。
胡潤表示:“財富自由門檻上漲50%,主要原因可能是房價快速上漲和人民幣貶值。比較有趣的是,當你還沒財富自由時,很容易低估了門檻,會認為1.6億和9500萬就夠了。”
2.9億元人民幣在北上廣這樣的城市意味著什么呢?
- 按照中心城區10萬元/平米的單價計算,差不多買29套100平的兩室二廳房子
- 43輛蘭博基尼Aventador超跑
- 在迪拜帆船酒店皇家套房住172個月
對絕大多數中國人而言,這個2.9億元的門檻幾乎是難以逾越的。如果試圖通過普通的朝九晚六的工作,基本上是無法實現財務自由的。
為什么說“基本上”無法實現呢?
因為還是有人可以通過打工就實現財務自由的,比如說:蘋果公司CEO Tim Cook的2017年總收入達到1.04億美元。
Cook大叔工作半年就實了在北上廣一線城市的財務自由,這真讓我們老百姓感覺心灰意冷……
BUT
一想到我也是買過6部iPhone手機的人,也算給Cook發過工資的主了,心理上頓時有滿血復活啊!哇哈哈~~~
財務自由的關鍵是“自由”
胡潤報告關于“最像擁有的是什么?”的問題答案很有意思:
2017年高凈值人群最想擁有的是健康,第二是家庭生活,第三是時間,再次是學習機會,接著才是物質財富。
這個答案可能會引起兩種不同的看法:
一種人會說“這是多么矯情的答案啊,老子有錢了,也會想要健康、家庭、時間等,關鍵是老子沒錢啊……”
另一種人會說“不錯!除了錢之外,看來億萬富豪擁有的,我也擁有的差不多了,甚至更多。”
這問題的本質是:到底是錢決定了非物質自由(健康、家庭、時間、學習機會等)呢?還是非物質自由決定了錢?
在我看來,答案很可能是:錢和非物質自由沒有絕對的必然關系,這就好比幸福的人未必有錢。
事實上,很多人可能錯誤的高估了“錢是萬能的”這句話的威力。
這些普通人的財務自由生活
01
吳曉波曾經在節目中提到過一位臺灣出版界的女前輩,她的人生很有意思,年輕時候努力工作,賺到一點錢就湊起來買一套房子,再賺到一點錢就再湊著買一套房子,一直買到退休……退休之后全球旅游,錢不夠了,就賣掉一套房子繼續嗨,等嗨得差不多錢又沒了,就再賣一套……累了就休息,不累就去外面走走看看,反正快樂就對了。
她的理念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死的時候,所有的錢正正好好全部花完,一點不浪費是最好的。
你看看,她或許沒有所謂真正意義上的實現財務自由,但是卻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人生自由。
不給自己設限,是實現自由的前提條件,跳出所有人的刻板生活,讓自己重新活出自我,這才是我心目中的大自由。
02
前幾年還沒放開二胎政策時,我曾經有個客戶,整天笑呵呵的,最讓他引以自豪地不是他的博士頭銜,也不是他的高官職務,而是他有三個孩子(我承認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楞了幾秒鐘……)
我曾經私下傻吧拉幾地問他:你這屬于違法超生嗎?
他一臉自豪地說:我老大在美國出生,老二香港出生,老三是國內出生。
喔塞!這才是開掛的合法超生技術啊!
我問他帶三個孩子累不累?
他說:一個孩子挺累的,兩個好些了,三個孩子就超級習慣了,我現在最開心的就是晚上回家和他們一起做游戲,不同年齡孩子會互相幫忙,互相照顧,挺欣慰的……
前陽光大學蔣躍瑛校長曾經和我說過一句話,印象極為深刻:生二胎的麻煩的確是一胎的雙倍,但是幸福卻是指數級的。
所以,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孩子有必然關系,一旦想到等哥哥可能主動為妹妹打抱不平,姐姐可能牽著弟弟的手去逛公園,看在眼里的父母還真的天真到把幸福快樂僅僅和錢劃等號嗎?
03
我去年遇到過一位女講師,她非常喜歡學習,到處聽培訓課,到處求教,我聽過2次她的短時分享,說實話,我并不看好她進入職業講師這個行業。
有一次午飯她坐我旁邊,我問她為什么到處聽課,不靜下心來鉆研一門課呢?
她說:盡管我知道自己能力一般,但是我真的很喜歡學習,因為在學習的時候,我女兒看在眼里,她能感受到我在努力,她也會尊重知識,我老公也能感受到我的進步,就像我聽了情商的課,我就真的減少了一些無謂的爭吵……
聽完這些,我為自己對她的“誤解”感到羞愧,學習未必一定是要成為優秀講師,也可以是成為一位偉大的母親和努力的妻子。
懂得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別人,去真正影響最珍惜的人,幸福自然會孕育而生~
這樣的幸福是真正通過努力而獲得的,不是通過錢買來的,錢在這樣的幸福面前一文不值!
送幾個通往財務自由的錦囊
錦囊1:嘗試做一些長期的理財
不管你要不要賺錢,首先你要跑贏通脹,銀行5%的那些低風險理財項目本質上很難跑贏通脹,但至少可以抵抗一部分。
我寫過一篇文章《收費十萬元一天的理財大師教了我這七句話》,你可以參考一下。
錦囊2:最好的投資永遠是投資自己
在任何時候,沒有比投資自己最有價值的事情了。
很多應屆生超希望通過省錢來買房買車,與其省了一年才省了上海半個平方,不如把這些錢全部投資在學習上。
至少為下一次求職加薪或贏得和牛人創業增加了成功的機會。這些機會很可能帶來的收益比之前省吃儉用幾年的積累都多。
錦囊3:千萬不要做“錢有了,人沒了”的二貨
如果需要通過透支健康換取金錢,那么這個玩法很可能是錯誤的。億萬富豪最渴望得到的是健康,只要你無病無痛,你就擁有了他們最羨慕的資本。
錦囊4:適度降低自己對物質的需求
適度降低的意思是不要過分苛求物質帶來的快感,例如:明明拿著1萬的工資,非要去買一條1萬的愛馬仕皮帶。
相反,如果沒有物質需求,也是個不好的信號,因為這個人很可能會喪失斗志。
錦囊5:盡可能多陪伴家人
2018年2月26日《時代雜志》封面文章就是《怎么活得更久、更好》,科研團隊從全球五大長壽地區的不同種族人群研究表明,長壽和三個因素有關:運動、健康的飲食和良好的社交網絡,尤其是和睦有愛的親人關系。
錦囊6:死命抓住幾個一夜暴富的機會
老喻有一篇文章《財富取決于極少的大高潮,幸福取決于較多的小高潮》觀點很有意思,總結起來就是幾句話:
1、幸福取決于頻率,而非強度。換言之,中了500萬元彩票的確很開心,但開心了一陣子就很快就過去了
2、財富取決于單次的幅度,而非頻率。換言之,人生總有幾次讓你一夜暴富的機會,關鍵是看你能否抓住。光靠平時一點點的賺小錢是肯定不可能實現財務自由的
錦囊7:最好的投資永遠是投資自己
說到底,要想實現財務自由,不投機是肯定不可能的了,關鍵是如何增加投機的成功率。經驗、人脈、學習能力等等無一不是增加成功概率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