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16年的時候,時任中國首富的王健林提出了一個小目標,賺他一個億?如今時間已經過去了快半年的時間,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實現了一個億的小目標,瀚哥我還是在奮斗的路上離著小目標越來越遠。然而,一波尚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當面對著朋友圈里刷屏的別人家年終獎,看著自己的工資單慢慢心碎的時候,又看到了另外一個讓人震驚的消息。
近來,胡潤百富榜再次更新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財務自由的衡量標準。根據胡潤百富榜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財務自由的門檻比去年上漲了50%,在房地產價格上漲,人民幣貶值加速的大環境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財務自由的資產門檻已經高達2.9億元,即使你在杭州、南京、成都等二線城市也要1.7億元才能稱之為財務自由。不少朋友都在朋友圈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自己是不是碰到了一個假胡潤,然而瀚哥我對比了網上的各類報告數據,不得不承認胡潤恐怕說的很對。
一、日益高升的財務自由門檻
相信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得到財務自由,畢竟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錢包那么小,哪也去不了的悲劇是每個人的切膚之痛。然而,這些年來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是:我們的工資變化的很慢,在物價上漲,生活成本高升的今天,唯一不漲的只有我們的工資。在諸多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很多人的工資和年終獎相信都和瀚哥一樣不僅不往上走,還在向下挪。活不下去成為了大多數人的感慨,而財務自由正在離我們越行越遠。
仔細分析了胡潤發布的報告,筆者發現核心關鍵點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房地產成為了中國財務自由人群的主要致富道路。胡潤的報告顯示,受益于暴漲的房地產價格,房地產成為了高凈值人群(即富裕階層)主要的投資方向,29%的受訪者選擇了房地產作為主要的投資選擇。這個調查的數據能夠從側面驗證,由于房地產價格的長期上漲特性,和高杠桿投資特征,使得房地產成為高收入階層重要的財富杠桿。甚至可以從另一個側面展現出來,真正成功實現財富增值,甚至是財富翻倍的人群,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得益于房地產的價格上漲。
二是總體幸福指數的平均降低。一直以來活少錢多離家近成為了高收入人群的主要特征,根據著名經濟學家凡伯輪的《有閑階級論》一書,真正有錢的人不僅僅是有錢,更是需要有閑,如果一個成天工作沒有生活的人再怎么有錢,一樣是一個可悲的人。然而這個呈現在統計數據上就是,所謂有錢人的整體幸福指數從7.8分下降到了7.7分,工作幸福度從7.4分下降到了7.3分,生活幸福度從7.8分下降到了7.6分,考慮到這個僅僅是所謂富豪人群的數據,可見相比于大多數普通人,恐怕幸福度會下降的更厲害。
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一些結論性的東西,工作收入的下降正在成為我們被剝奪幸福感的主要原因,想要致富的話依賴于勤奮的工作恐怕幾乎沒有可能,而如何提升我們的生活幸福度將會成為我們未來的關鍵。
二、一個普通人如何能夠實現財務自由呢?
其實,從2.9億的數據來說,普通人基本上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辦法實現這個財富,我們在苦笑之余,能夠調侃自己的只剩下,我們再苦還是要有夢想,馬云說:還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周星馳說:如果沒有理想,和咸魚又有神馬區別?
當然,光有夢想可能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可以考慮從一些小事開始做起,不妨讓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看:
一是培養多元化核心競爭力。在工業發展的年代,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對于普通人帶來的最大的意義就是極度的分工細化,在細致的分工下每個人就像一個機器上的螺絲釘一樣,成為服從資本生產的一部分,然而我們看到,隨著信息時代甚至數據時代的到來,我們越來越多的工作正在被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所替代。也許一個普通的工作,可能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會被科技所淘汰掉,這就意味著即使你是專精某項工作的專業化人才,依然有可能會成為時代發展的棄兒。瀚哥最近有一個想法,一個人在職場的收入高低,其實并不是因為其工作的多寡而進行按勞的分配,更多的則是采用稀缺化程度來衡量,一個人擁有的能力越是稀缺,一個人就越有可能獲得高額的收入。
舉例來說,即使你是一個很牛的紡織工人,可以同時操作幾十臺紡織機,甚至你的工作已經到了匠人精神的地步,擁有著幾乎到藝術的工作水平,但是在互聯網計算機的操作下,把你整個替代掉的概率依然很大。但是如果你有一些不容易被替代的獨特能力呢?比如說商業談判能力,人脈構建能力,內容創作能力,如果有這些多元化的能力,就會成為你的真正核心競爭力。擁有這些能力,即使不能讓你在公司不斷晉升,也能讓你有機會獲得其他公司更高收入職位的青睞。
二是培養量入為出的意識。一直以來,無論是政府還是商家都在鼓勵普通人消費,的確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意義十分重大,但是在物價上漲,收入不漲,甚至還要下跌的今天,再去月光族明顯是一種并不明智的行為了。一方面,完全屈服于自身的欲望去消費,而不去考慮任何的節制,恐怕并不是一個好的習慣。因為現在所有商家都十分熟諳一種母愛邏輯,就是好的東西很多,那我就給你提供更多好的東西,而發達的信息科技讓我們很輕而易舉的就能夠得到產品的信息。從而出現的結果就是我們的收入和欲望的嚴重不匹配,一方面我們的收入遵循的是線性甚至是一般情況的發展邏輯,另一方面我們的消費欲望卻呈現出指數型增長的特征。而極度發達的金融,卻又給了你各種超前消費的授信,所以很多人因此成為了卡奴,要么是信用卡的奴隸,要么是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的奴隸。所以對于每個職場人而言,現階段最需要做的是學會量入為出,明白斷舍離,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增加自己的資本。
三是增強資本增值的能力。可以說,前十幾年房地產成為了中國人資本增值的主要路徑,而很多的財務自由人群都是依賴于房地產實現了財務自由,但是在國家房地產調控的政策配置下,再想依賴于房地產實現財富的翻番甚至財務自由恐怕是并不現實的行為。但是,通過增強資本增值的實力,實現被動收入的提升才是以一種明智的選擇。這就要求每個人盡快建立自己的資本意識,學會用資本創造財富。雖然投資可能是有錢人的游戲,但是錢少并不意味著只能放棄治療。理財的邏輯往往是集腋成裘,資本加上時間再配合復利,這就是資本的最基本的邏輯。
面對著胡潤2.9億的財富自由門檻,除了苦笑之外,我們不如從現在開始吧。
(本文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和本號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