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拖延癥,舉手的同學可能會很多很多很多很多……
比如:
-早上起床拿著手機莫名其妙就躺了一上午……
-老板交代的工作總是到快下班到時候才開始做……
-9點開始準備睡覺,東看看,西瞅瞅,然后就到了十二點……
-每次要工作學習看書的時候……
感覺
我的指甲好像該剪了呢
咦,我的書桌好亂該收拾一下了……
噢,我的咖啡還沒有沖……
哎,讀書要寫筆記,我去拿筆記本
……
半個小時就能做完的事情偏偏拖了三個小時
這些經(jīng)歷你都有嗎?
最近看了一個TED,我想能夠幫你看清:
拖延癥,到底在拖什么?
正常人的大腦和拖延癥患者的大腦
如圖所示。
正常人的大腦--只有一個理性的決策人。
拖延癥患者的大腦,除了一個理性的決策人之外,還多了一個東西--一只及時行樂的猴子(Instant gratification monkey).
這只猴子,會對我們的大腦做出什么“野蠻”的事情呢?
在平常的時候,正常的大腦和拖延的大腦并沒有什么異樣,一旦發(fā)生了一些事情,比如我們在做計劃的時候,猴子并不喜歡這個計劃!我們說“現(xiàn)在正是干活的好時候”,他會說“不要”。
當理性的決策人讓我們安心工作的時候,你猜猴子會說什么?
他會說“翻翻冰箱,看看和10min前相比多了什么新東西”,或者是“讓我們刷刷微博去看看那個XXX的緋聞吧”
……然后,時間就默默飛走了。
猴子一點點的把方向盤從理性的決策人手中搶來,最終就變成了……
所以,我們今天沒有時間來工作了。
猴子到底有什么魔力
動物嘛,每天的樂趣和任務是什么?
Easy and Fun.動物的思想里(咦,動物到底有沒有思想?姑且當做他們有吧)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他們沒有這樣那樣的擔憂。
如果每個動物一生能做好這兩件事情的話,那可真算是巨大的成就,但人和這些動物不一樣,人會思考,人要做計劃,人按時睡覺,人要努力掙錢迎娶白富美然后走上巔峰。
拖延癥患者的后果都一樣,當需要做一些更困難卻并不開心但確實很合理的事情時,會在橘黃色區(qū)域里花費大量時間。
我們姑且稱這段區(qū)域為“黑暗操場”。
但很多時候,做一些更困難的事情才是最適當和合理的事情,這就是理性的決策人要存在的意義。這個藍色部分為理性決策人所在的區(qū)域。
拖延癥患者在所謂的“黑暗操場”里做些什么呢?他們做著簡單和快樂的事情,在本不該進行休閑活動的時候及時行樂。
但其實,他們并不快樂,心里充滿了內(nèi)疚,恐懼、心虛和自我反省。
拖延癥患者是怎么從舒適區(qū)進入到藍色區(qū)域的呢?
原來,每個拖延癥患者都有一個守護天使,我們稱他為“驚慌怪獸”。
驚慌怪獸大部分時間都處在休眠狀態(tài),他總是在黑暗中默默關(guān)注著拖延癥患者,重點是,驚慌怪獸是猴子最怕的東西。
當一種情況出現(xiàn)的時候,驚慌怪獸會突然醒過來,嚇的猴子扔掉了方向盤,躥到了樹上去。
說到這種情況,不得不說起拖延癥的分類。
拖延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有deadline,另一種是沒有deadline。而驚慌怪獸,總會在有deadline的情況下醒過來,此時猴子被嚇跑了,理性的決策人重新開始掌握方向盤,一切歸于常態(tài)。
沒有deadline的拖延更嚴重
猴子最狡猾的是,在沒有deadline的時候來搶方向盤。有deadline時,理性決策人會幫助我們做出合理、正確的長期計劃,也就是說,在有deadline時的拖延系統(tǒng)是可以存在的,并且沒有什么問題。
如果沒有了deadline,猴子就像是在“無老虎的山”無時無刻搗亂著你。這也可以說,非拖延者是不存在的。沒有deadline的拖延者,會感覺到,自己是生活的旁觀者。
如何打破沒有deadline的拖延
這是一張生命日歷,上面密密麻麻的畫著一個個小格子。這里的每一個格子都代表生命中的一周,其實生命很短暫,我們用過的時間也很多了,剩下的時間并不多。
我們必須明白,真正的拖延是什么?要警惕及時行樂的猴子。
人們對未來的期待是基于自己過去所習得的知識。如果前進的路上遇到了障礙,不如停下來休息一下。當你在布滿荊棘的路上取得進步時,哪怕沒有全部達到你的預期,你也要懂得適時獎勵自己。
人生在世,難免踏錯幾步,不如當做跳舞?
我是花開,一個愛寫字的姑娘。
愿我們,相見不晚,歡如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