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 Urban是一名博客寫手,我認識他是因為他在TED的演講,演講的題目叫《你有拖延癥嗎?》
而我恰好就是一個拖延癥患者,這個題目自然而然的就促使我點開了這篇演講。
演講的開頭,他說自己在大學讀的是政府專業,這意味著他需要很多的論文,他和他們班其他同學一樣,對每一篇論文的計劃都是這樣的。
但實際上都是這樣的。
所以他的每一篇論文都是在最后期限之前熬夜完成的。
他的行為方式總讓身邊非拖延者感到不能理解。所以他很形象的模擬了出了三個人物(決策人、猴子、驚慌怪獸)來解釋拖延癥患者和正常人的大腦區別。
正常人的大腦
拖延癥患者的大腦
他說,當沒有安排或者計劃的時候正常人的大腦和拖延癥患者的大腦是一樣,但一旦決策人做出了理性的決策的時候,猴子就出來搗亂了。
猴子會引誘決策人去做一些無關緊要的娛樂性活動,直到耗費掉一天的時間。
Tim Urban說
This Gratification Monkey monkey is completely living in the present moment, there is no memory of the past, there is no knowledge of the futuret. He only focuses on two things: simple and happy.
這個及時行樂的猴子完全生活在當下,沒有過去的記憶,也沒有未來的概念。他只關注兩件事情:簡單和開心。
對于動物來說這樣的思想正常,但人是有意識的,我們應該活的有價值。我們能設想未來,可以從大局出發,制定長期計劃,可以把所有這些事考慮在內。但是動物完全不理解這些事情的意義。
所以一旦猴子和決策者出現分歧的時候,大多數的拖延癥患者就在這片橙色區域里耗費大量時間,這里很簡單很開心,但完全不在合理圈的范圍內。
別忘了,Tim Urban還模擬了第三人物——驚慌怪獸。
Tim Urban說
The panic monster is dormant most of the time, but he will suddenly wake up when the near deadline or the danger of a public foolishness, or a career or other horror, and most importantly, he is the monkey Afraid of something.
驚慌怪獸大部分時間都處于休眠狀態,但當臨近截止日期或有當眾出丑的危險時,或出現職業災難或者其他恐怖情況時,他就會突然醒來,并且最重要的是,他是猴子唯一害怕的東西。
這就是為什么拖延癥患者雖然遲遲不執行計劃,但是最后都能完成任務的原因。
其實在Tim Urban受到TED邀請的時候,他腦海中的猴子就開始作怪了,從一開始時間充足的6個月變成了4個月,然后2個月,然后1個月,直到TED工作人員發布了他的照片,看到他自己的臉的時候,他腦海中的驚慌怪獸像發瘋了一樣。
猴子被驚慌怪獸嚇走了,決策人真正掌握了方向盤。
小編(你們的小島)也是如此,就在兩個多月前,我也經歷了畢業論文的熬夜撰寫。(我也為我的畢業論文完成情況發布過一篇圖文消息)我們的論文答辯在大四下學期,而早在大四上學期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聽過每一個任課老師、輔導員的勸告。
他們說你們現在就可以寫論文了,因為現在的時間充裕,不要等到出去實習的時候,白天工作晚上還要熬夜寫論文。我們班,不,是我們整個系,沒有一個人在大四上學期的時候開始著筆。
等到里論文答辯還有3天的時候,我熬了一天一夜的時間把論文寫完了。
Tim Urban說
Panic monsters explains all kinds of pretty insane procrastinator behavior,like how someone like me could spend two weeks unable to start the opening sentence of a paper,and the moracylously find the unbelievable work ethic to stay up all night and write eight pages.?And the entire situation,with the three characters,this is procrastinator's system.It's not pretty,but in the end,it works.
驚慌怪獸解釋了拖延癥患者的很多奇葩行為,比如像我,有時候整整兩周,都沒法寫出論文的第一句話,會突然奇跡般的找到職業操守,通宵整晚,把8頁論文都給寫了出來。
And the entire situation,with the three characters,this is procrastinator's system.It's not pretty,but in the end,it works.
以上三個角色的整體情況,就是拖延癥患者的系統,雖然并不美好,但最終也有效果。
幾年前Tim Urban在博客上和大家分享了拖延癥的觀點。之后他收到了上千封的郵件,寄信人來自世界各地,從事各行各業的不同朋友,有護士、銀行家、畫家、工程師,還有很多很多的博士生。這讓Tim Urban很驚訝。
他們都在寫同一句話:“我也有這個問題。”
我想如果我關注了Tim Urban的博客,看到了他對拖延癥的觀點,那我也會成為那些寄信人之中的一員,而且也同樣會用這極其沮喪的語氣來表達我的焦慮。
但只有Tim Urban明白,他在發布觀點時候是怎樣的輕描淡寫。這和和郵件的沉重文風之間的強烈對比。這些讀者以非常沮喪的語言,告訴Tim Urban拖延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響。
這讓Tim Urban很是不解,他想,既然拖延癥患者最終都能完成任務,既拖延癥患者的系統是有效果的,那到底哪不對呢?為什么這些人都置身黑暗之中呢?
后來他終于明白,原來,拖延分為兩種,他在演講中提到的拖延和所舉的例子,都是有截止日期的。一旦有了截止日期,拖延的影響會被限制在一定時期內,因為后期驚慌怪獸會出現。
但還有第二種拖延,這種拖延是沒有截止日期的。
?Tim Urban說
So if you wanted a career where you are a self-starter something in the arts,something entrepreneurial,there's no deadlines on those things at first,because nothing's happening,not until you've gone out and done the hard work to get momentum,get things going.
所以如果你想在一些領域內自學成才——比如學個藝術或者創個業——這些事情開始都是沒有截止日期的,因為開始不會有什么變化,直到你拼盡全力,辛勤投入,才會有一點起色,你才能看到進展。
就像我想把英語學好,剛開始的時候我必然是不能獨立閱讀完一本英語著作,不能聽懂國外新聞頻道的報道,不能和外教無障礙交流,想要達成以上的目標,需要我每天十五個單詞的背誦、堅持聽喜馬拉雅練習我的聽力、各種語法的鉆研理解,而我學習英語十年了,如今依然無法與外教正常交流。
驚慌怪獸解決不了沒有期限的拖延癥,因為沒有能觸發他出現的條件——截止日期。
那些在Tim Urban博客上的寄信者他們被這種沒有期限的拖延折磨著,所以有了這些來信,也有了來信時候的沮喪語氣。
他們并非在為某個項目臨時抱佛腳,這種長期拖延使他們有時感覺,自己只是生活的旁觀者,讓他們沮喪的不是他們沒有實現夢想,而是他們甚至還沒有開始追尋夢想。
那么解決方法到底是什么呢?我想點進來看這篇文章的人都希望能從中得到一個辦法。Tim Urban的演講我看了不下三遍,看完第一遍的時候我跟我上司說,今天我看了一篇TED的演講,這篇演講只是闡述了拖延癥的現象,并沒有給出一個解決辦法(在我意識里,這種演講就應該提供一個解決辦法)。
演講的最后,Tim Urban給了一張圖,這是他稱為“生命日歷”的東西,每一個格子都代表90年生命中的一周,格子數并不是很多,尤其活到現在我們已經用掉了許多。Tim Urban用看得見的格子將剩下的時光數量化,形象化,以此來告誡自己今天就應該行動起來,或許不一定是今天,而是盡快。
說實話,Tim Urban給的這個辦法對我來說并沒什么卵用,但是他不僅可以用模擬出來的三個人物將拖延癥患者系統表達的惟妙惟肖,而且演講的方式詼諧幽默,是一篇很不錯的演講。
文中雙語句子引于TED演講《你有拖延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