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茅草根

圖片發自簡書App


軟萌惺忪的春天,打著春風的哈欠,又一次醒來了。

枝頭冒出的嫩芽,有的像嬰孩熟睡中攥緊了的小拳頭,元氣十足地舉在藍天下,有的像他們還瞇著的毛乎乎的睡眼,在陽光的溫暖里,或許下一秒鐘就睜了開來,眉目清澈展露笑臉。

返青的麥田里、河溝旁,各種各樣的美滋味也都冒了出來,柳穗兒、薺薺菜、面條棵、米米蒿、茵陳、蒲公英、香椿頭...如繁星密布,數不勝數。

人是感覺的動物,所有的記憶,不外乎最初獲取的那些氣息、味道、聲色體觸。

于是就想起這個季節故鄉汝河灘里的茅草根,心中頓時泛起小清新的感覺,這感覺源于童年味蕾的記憶,那嚼在口里的,甜絲絲、脆生生、涼爽爽的滋味。

圖片發自簡書App


茅草根是鄉間隨處可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生長在路旁向陽草地或山坡上、河灘中,根莖盤曲在泥土中,匍匐橫走,密被鱗片,花穗形狀如長矛,顏色潔白,因此也叫白茅根。

圖片發自簡書App


它的根莖春、夏時節皆可以挖了來吃。尤以初春的滋味最好、水分最多,最為鮮嫩,不但是鄉間孩子們的美食,還是一味中藥,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春天氣溫漸暖,人很容易“上火”,此時,正是白茅根旺長之季,采挖新鮮的茅草根煎水當茶喝,是農家人世代相傳的一個防治瘟病的偏方。

圖片發自簡書App


記得小時候,母親在鄉村中學任校長,她以校為家,常組織老師學生們勤工儉學,植樹種蓖麻、拾糞摘棉花、給麥田捉瓢蟲、遛紅薯、上山殺仡針(荊棘)給學校菜園做籬笆。

每年一開春,懂些藥理醫道的母親,還一定要親自領著老師學生們,到村東河灘或山坡上,挖回來很多茅草根,讓校工熬成一桶桶的涼茶,放在每間教室門口,桶蓋上放著一只葫蘆瓢,孩子們來上學時都要排隊舀著水喝,好安全度過流感多發的春季。

凡在鄉間生活過的人,不會不認得茅草根。從地里挖來曬干后,捆成小捆懸掛在房檐下、墻壁上,一年四季,誰有個頭疼腦熱、暴發火眼,或流鼻血、小便不利的,都拿它來泡茶或熬成水喝。大人孩子有事沒事的,抽取幾根,放在嘴里咀嚼,它和農家的親密關系,就像檳榔之于南方人、口香糖之于現代城市人。

茅草根不但根莖可以食用,初生尚未開放的花序,也是一種美味,學名“白茅針”,俗稱“茅芽”。

圖片發自簡書App


茅芽最適合抽取食用的季節是早春二月,到了三月三,抽出的茅芽就老了,人不能食用,只能喂牛吃。

初生的茅芽,像一個個剛冒出頭的小筍子,輕輕用力從草葉中間,將它們抽采下來,剝開了外面裹著的那層綠衣,吃起來有一股青草的清香滋味,還濕潤著的毛毛團,像棉花糖,卻缺少些糖的甜蜜,食之雖淡然無味,但總也不舍唾棄。童年生活在農村,尚不能溫飽的70后們,想必忘不了這種“零食兒”吧。

在魯北平原,茅芽還被稱為“谷荻”,宋人蘇頌記載:“處處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針,俗謂之茅針,亦可啖,甚益小兒。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潔白,六月采之。”

小時候,沒少去汝河灘挖茅草根,從松軟的的沙土地里,可以直接用手薅出來,擦去沾染的泥土,或在清凌凌的河水中淘洗一下,放進嘴里咀嚼,解渴又解饞,那甜滋滋的味道,從唇齒一直蔓延到心間,從童年一直回味到今天。

長大后遠離鄉間,走進大學校園,一個安靜的午后,在圖書館的書海中,卻驚喜地發現,童年熟識的那些野草野菜,在很久很久之前,就早已藏在書本里,等待著我來開啟,再次重逢。

這本書就是《詩經》,已經有2000多歲的它,不但是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一部百科全書,尤其里面提到的很多花草野菜,至今還是人們口中的美食美味。

大自然的無私饋贈,和祖先遺留給我們的傳統優秀文化一樣,綿綿不絕傳承至今。

詩經里有幾處白茅的身影,比如《詩經.召南·野有死麕》中,“野有死麕(jūn),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白茅在古代是潔白、柔順的象征,祭祀時常用來墊托或包裹祭品,這首愛情詩里,年輕的獵人就是用白茅包裹著獵獲的野鹿來討好少女,表示自己的傾慕之意。

初生的白茅,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荑(ti)”,因其白皙而柔嫩,被用來形容美人的纖纖玉手,《詩經.衛風.碩人》中有“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想來這最貼地氣的茅草根,一定也是白居易詩中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離離原上草吧,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假如歷史是一條古道,那無數的平民百姓,一定就是千秋百代、榮枯蔓延不絕的茅草根。

甜甜的茅草根,讓我在書里又咀嚼出來許多美妙的味道。如果說嚼得菜根香,則百事可做,那嚼得草根香者,則必能安怡樂道,不染浮躁。

寫到這里,停筆從書桌前抬頭,看窗外花紅柳綠、鶯燕熱鬧,這春天是如此美好,遙想故鄉大地豐饒。好想暫且推開案頭書卷,飛奔回故鄉的田野上,那一片青青的河邊草,才是此刻我心最向往的地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702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15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606評論 0 376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44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26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27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07評論 3 442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47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92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07評論 3 35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01評論 1 370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50評論 5 36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43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67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30評論 1 287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09評論 3 393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96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詩經·召南·野有死麋》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
    七徽閱讀 11,309評論 16 31
  • 在古代,白茅是潔白、柔順的象征。常用以包裹祭品及分封諸侯,象征土地所在方位之土。詩經《召南.野有死麋》曰:...
    水果君s閱讀 4,837評論 1 0
  • 詩經全文及譯文 《詩經》現存詩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廟樂章,分為風、雅、頌三...
    觀茉閱讀 65,972評論 0 18
  • 寫下這個題目并不是想說自己平時有多忙,上個月至本月,我在的一個群領讀了許多本時間管理的書籍,然后我記住了一件事最重...
    西朵er閱讀 116評論 0 2
  • 2016-10-25 華杉 學習的本質,不是學習某種精神,而是模仿一種行為。按這個原則來要求自己的學習,你才知道什...
    郁萍閱讀 23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