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邏輯思維簡易入門》第四章主要介紹了我們怎樣去分析、理解別人講的話(也就是論證)。以前一直以為好好溝通不過是個態度問題,看完了這章后,突然感覺問題沒這么簡單。老祖宗無疑是有智慧的,這從“雞同鴨講、對牛彈琴”這些詞也可以看出來——如果溝通雙方的思維不在一個層面,理解不同頻,那么溝通起來也是事倍功半。
如果你跟我一樣,也在溝通中遇到這種情況,“對方講的每一個字你都認識,但是總覺得隔了一層,就是不理解為什么他這么講?”?那么,以下三條原則說不定可以幫助你成功?Get√?到對方真正想要傳達的意思,從而真正有效地溝通。
一、無意間曲解了對方的意思:忠實原則 VS 寬容原則
相信在現實生活中,大家肯定會有曲解對方意思的時候,尤其是遇到有些模糊不清的表達時,更是如此。那么這種曲解是如何發生的呢?
這個時候不妨引入書中的兩個原則“忠實原則”和“寬容原則”,這兩個詞看起來很抽象,但是說破了又非常簡單,今天向 @大胡子逸舟 請教的時候,大胡子老師指出,“忠實原則”是盡量客觀地就事論事,“寬容原則”就是腦補一些你認為可能的信息,讓這些模糊的信息更清晰。
還是那個老梗,當年自控力君大二的時候,對一個女生很有好感,于是找了個機會去表白,結果女生當時說了一句話:“你確實是個優秀的男孩子”。我現在學了邏輯思維,聽起來自然一目了然,但是只怪當時年紀小,夢里花落知多少?青春的荷爾蒙來了,人就不容易理性,就事論事的“忠實原則”分分鐘扔到了一邊,對自己相當寬容,選擇性地添加了很多對自己有利的信息——她好像對我笑過兩次,她覺得我很優秀......
故事的結果呢,想必聰明如你,肯定都已經猜到了,這實際上是一場事故!所以如何避免曲解對方的意思呢?書中已經給出了答案:忠實原則>寬容原則。有些不確定的事情,我們只能按照不確定的狀態來接受,這時候如果任由自己添加一些莫須有的信息,結果就是不客觀,曲解了對方的意思,讓大家都很尷尬。諸位請引以為戒!
二、我在講事實判斷的時候,你卻跟我來談價值觀?
韓寒有部電影叫做《后會無期》,里面有一幕很搞笑,老謀深算的賈樟柯一對眼,就看不上萌蠢十足的馮紹峰,兩人告別的時候,賈樟柯來了一句: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講利弊!這實際上就是現在網上很多罵戰的一個核心原因——對罵的雙方根本就不在一個維度討論問題,大家規則都不一樣,一個是基于利弊分析的事實判斷,一個是融入了自身感情的價值判斷;這怎么談得攏嗎?
前一段時間,房地產大佬任志強經常預測房價的走勢,當然他是個死多頭,一路看漲中國一線的房價。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他所有的判斷都是基于華遠房地產研究院的樓市數據、還有其他一些觀察分析而來,這是一個事實判斷。但是網友們不干了,一看到他預測房價還要上漲,氣就不打一處來,紛紛罵他道德敗壞的奸商。這就是價值觀的判斷了。
且不論誰對誰錯,光是討論的標準就不一致,這又能討論出什么有效結果出來呢?
三、隱含的前提:圈子內的事情,圈子外的人是很難知道的
最后是隱含的前提,這究竟是個什么東西?別急,我們一層層來看。
首先,為什么會有隱含的前提?因為有些前提太明顯了嘛,雙方心知肚明,再講一遍完全沒有必要。比如,一個武漢人即使再喜歡吃熱干面,他會把熱干面端到地鐵里吃嗎?這應該不會,相信每一個公民都有這樣的覺悟吧!
那么,為什么有時候前提不能隱含,必須要提前說出來呢?因為這些前提往往只在小圈子里流行,出了這個圈子其他人就完全不知道了。就像當年楊子榮闖到威虎山,胡子的這一套黑話就是“隱含的前提”,那這一前提要不要知道?對于楊子榮而言,這些前提關系重大,肯定要提前知道,不然別說剿匪能不能成功,就是小命恐怕也難保了!
還是那句話,圈子內的事情,圈子外的人是很難知道的。
這三點,就是我對于“論證分析的方法”的看法。溝通的前提是理解,而理解之前,邏輯必須要清晰。最后,附上本章節的思維導圖,供各位參考哦,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