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無意中發現,我微信里關注的寫公眾號的竟然百分之八十都是喜歡心理學的作家。他們用心理學寫事業,寫情感,寫八卦,寫教育。我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們中的那一些人。而每周去威斯康星心理工作室參加沙龍也成了習慣。那天報名親子沙龍,有位朋友問我,親子的你也報?。克羞@樣的疑惑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對于我而言這個話題似乎有點太早了。
?我說,是啊,心理學里我對親子關系最感興趣了啊。事實上,真正喜歡上心理學是因為威斯康星心理工作室的心理咨詢師常老師送我的那本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我是在回家的公交車上翻開這本書的,到家時幾乎看完了三分之一。它回答了我人生中的很多困惑。為什么我會是這樣的性格?父母到底在我成長的過程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人為什么不快樂?為何有些愛那么沉重?我們為什么老是抱怨?父母為什么總是對孩子發脾氣?孩子又為什么發脾氣?簡直打開了我的新世界大門。
?那我們就來說一說孩子為什么發脾氣。
?發脾氣,是在表達一種憤怒的情緒。我們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憤怒是壞的,發脾氣是壞的。所以每當我們發脾氣時,在感覺痛快的釋放的同時會伴著深深的內疚感。也就是說我們是不接受自己憤怒的情緒的。所以,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也會條件反射地認為一個發脾氣的孩子是不好的。
?但,情緒,是由我們而來的,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是產生自我們的。所以我們在抗拒壞情緒的時候,也就是在自我攻擊,自我否定,不承認自己的壞脾氣。所以,這時除了憤怒,因為不承認自己更衍生出了內疚和失望的情緒。常常發完脾氣的人自己也會說,哎,我怎么就忍不住呢,我當時其實不想發這么大火的。
?情緒是由我們而來的,心理學上把情緒解釋成一股能量。一股產生于我們自身的能量。當憤怒來襲,我們的身體里產生的能量會尋找一個出口,有的人選擇向內攻擊,即攻擊自己。不斷埋怨自己不夠好,對自己的憤怒產生無力和羞愧的感覺。一時忍下的憤怒,卻讓自己倍感無力,甚至覺得自己很沒有用。而有的人選擇向外攻擊,即攻擊他人,有的是言語上,有些是身體上的傷害。不管是向內還是想外攻擊,我們都需要看到這股能量需要一個出口,那么到底要怎么處理這樣的壞情緒這樣的黑色力量呢?
? 前兩天我六歲的小外甥虎子放假在我家。我陪他玩了一上午,確實有點累了。我說,虎子,我不想玩了。我想歇一會。他馬上急了,我看出來他真的非常生氣。然后大聲喊著那你再也不要跟我玩了!我永遠不會原諒你的!然后把門重重摔上了。這還不算,他把周圍所有的玩具都丟向了我。有的砸在我身上了,有的摔在了地上。我由始至終只是靜靜地看著他,然后在他來回踱步的時候,趁機說,小姨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我知道你覺得自己好不容易放假,小姨還不陪你玩,你很難過。等你冷靜下來,我們再來說這個事。他仍然很生氣地大吼。過了一會他悄悄走過來,坐在我的床頭柜上,歪著頭對我笑。我說,你發完脾氣了,我們可以聊一聊了嗎。他說可以,小姨,你剛才跟我說了一句話,我想聽聽那句話。我說,什么話呀?小姨說了好多話呢。他說,就是說我好不容易放假那句。我說,哦,這句呀。然后我把他抱到懷里,我說,小姨知道你好久沒跟小姨玩兒了,好不容易我們都放假,你很想我也很喜歡我,所以你想一直跟我玩??墒切∫叹尤徽f不想玩了,你覺得小姨太過分了,你心里有點難過。其實你不是想發脾氣,你是因為太難過了。他低著頭靜靜地聽著,輕輕地點頭。我繼續說,可是你知道嗎,小姨上班好累,我玩兒地有點累了,我想休息一會。他說,可是我不知道這個事。我說,是啊,小姨忘了告訴你了。你現在能理解我了嗎?他說,嗯。我說,虎子,發脾氣沒有錯,但是你要告訴別人你為什么發脾氣,不然你像剛才的樣子,把玩具都丟在小姨身上,小姨身上會感覺到疼,但是最主要的是小姨心里會感到很難過。別人把東西丟在我身上我會很傷心,我不希望別人那樣對我。他說,我知道了,小姨。然后他離開我的懷抱,主動把他丟過的玩具撿起來了。我說,你這樣做真好,你是在為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責,不是小姨要求你這樣做的,是你自己想這么做的。然后我們擁抱了一下。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壞情緒,因為我們是人。我們要看到對方壞脾氣背后的原因,他可能是因為傷心,可能是因為失望,也可能是因為恐懼。然后告訴他們,我懂你情緒背后的原因。一個被理解了的孩子,就會充滿愛,會充滿祝福。也就更會表達自己了。一個能夠表達出自己情緒的孩子,會對這個世界報以更大的善意。而一個習慣了攻擊別人的孩子,可能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一直被挑剔,那些重要的感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父母忽略。武志紅老師說,愛是回應,是看見,是鏈接。情緒不是我們的敵人,把他看做一個脾氣有點壞但人還不錯的朋友就好。我們需要理解,然后這股黑暗的能量就被送走了,因它得到了祝福。
?在我們理解他人的同時,也會更加理解自己。在我們祝福別人的同時,你也就得到了祝福。這愛是自己給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