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面食,好像無論南北,都挺喜歡的。
作為一個南方人,其實對于面食沒那么熱愛。除了小面。飯點兒,用自家做的油辣子下一碗小面,熱氣騰騰,麻辣鮮香,那叫一個滿足。
早些時候,拉開冰箱門,發現里面還剩著一撮水面。本想順手煮碗麻辣小面來吃,不巧的是辣椒罐子里卻沒有油辣子了。轉身發現菜籃子里靜靜躺著一捆蔥,索性就做個蔥油面吧。
這蔥油拌面屬于海派面點,一聽到海派二字,就可以想到這面定是清麗雅致。制作蔥油拌面很簡單,只需將煮好的面條與炒好的蔥油料拌勻即可。但往往越是簡單,越不容易做好。制作工序少,調料也只有兩三味,要想呈現出食物本來的鮮也最是不易。
不能說對蔥油拌面的制作工序熟悉,但也算得上略知一二。新鮮的水面下水燙熟。其間,準備熬蔥油,將小蔥切粒,冷油翻炒,至小蔥泛黃,則倒入醬油、白糖、鹽做成蔥油拌料。白糖一定不能少,一是可以提鮮,另外海派食物也是不能少了糖的。
燙熟的面條撈起后,可放在涼白開中靜置一會兒,可以讓面條更彈牙。再將蔥油拌料和面條拌勻,鮮香油亮的蔥油拌面便成了。
若是得空,還可以往面里加些料。蔥油拌面要數開洋蔥油拌面最為出名。開洋即蝦干,熬香的蔥油加上燒透的開洋,和著面條一起拌來吃。正宗的開洋蔥油拌面,面條爽滑有韌勁兒,開洋鮮美,蔥油咸香,每一口都能觸及心底深處的溫柔。
直到后來,在電視節目上,看了汪涵做蔥油面。他做面的方法是將蔥花放在面條上,再直接用熱油澆。我很疑惑,這到底是蔥油面還是油潑面?
油潑面是西北美食,數陜西等地最為有名。北方人擅于制作面食,面條多為手工拉扯的寬面條。我以為制作油潑面與蔥油拌面最大的不同在于不用炒制蔥花,汆熟的豆芽青菜鋪在碗底,直接將生蔥花、辣椒面、花椒粉、鹽等配料平鋪在扯面上,再用油澆,隨后加入適量醬油、香醋調味,油潑面即成。
曾在西安吃過一次油潑面,廚子端起油鍋,大手一揮,將熱油潑進面里,動作灑脫而順暢。燒得滾燙的油澆在面表層的調料上,頓時熱油沸騰,將花椒面、辣椒面燙得呲呲作響。不一會兒,紅光滿面的油潑面便端在了我面前。
夾起一夾面條,油光發亮。勁道的手工面,配以熱油辣椒,香辣十足,倒是比蔥油面更適合我這個火鍋胃。
說到油潑面,我還想起了我那個傻傻的閨蜜,她在最后淋油的時候,把家里的櫥柜給燒了。我知道這很不道德,但當我第一次聽說這事時,我還是忍不住笑出了聲。
雖然不知道她是怎么辦到的,但有了她的前車之鑒,我自己是不太敢輕易嘗試油潑面了。畢竟這北方的豪氣,在我這蝸居的廚房里,或許施展不開吧。
我以為區分蔥油面和油潑面的方法,就是看有沒有淋油、炒蔥這些步驟,但自從看了汪涵的蔥油面,我也就不敢肯定了。雖然我也淋油,不過我做的面用的是炒過的小蔥作料,就姑且稱它為蔥油拌面吧。
什么配料都沒加的蔥油拌面,沒了油潑面的燥辣,有的是一股焦香的蔥花味,面條爽滑,帶有淡淡的清甜,只一口,就知道是海派食物該有的味道。
此時,我也不想去追問油潑面和蔥油面的區別。也許蔥油面和油潑面本屬同系,只是一個到了南方,一個去了北方。
這南方的溫潤,北方的粗獷,或許在一碗面里,就得以發現。
>>>>美食小貼士
1、熬蔥油時,要中小火慢熬。看到蔥段變焦黃,起泡沫時,可加入醬油,不然醬油和蔥油可能沒法融合。
2、不喜歡甜食者,糖可少放,但不能不放,糖能提鮮,而且甜味是關鍵。
3、面條撈起后可放在涼水里靜置一會兒,可以讓面條口感更勁道。
4、油潑面用的油不用完全燒開,大約7成就好,就是油熱到能看見白煙即可。
5、熱油滾燙,小心飛濺燙手,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