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近距離的和老師相處了一天后。有感而發,我們寫下了本文,希望能夠向你展現一個低年級老師最真實的工作狀態、心理焦慮以及她們所遇到的問題,同時幫助家長以此角度來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
文末有武志紅老師的心理學,請注意查收。
上周,作為攝影師,我有幸參加了孩子的第一屆運動會,感觸頗深,向各位家長做一個簡單的匯報。(關于這方面的攝影技巧,詳見《學生運動會人像攝影》)
/ 01 /老師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
不得不承認,老師的工作是繁重的,是讓人糾結的、心煩的。試想自己面對一個孩子就已經出現了大量的問題,全班40名學生,并且是40名不懂規矩的學生,這將會是怎樣的一種場景。
于是便出現了:
老師們會用“高壓的”、懲罰的手段來控制孩子們的“不良行為”;
老師們會沖孩子們怒吼,叫他們安靜下來,配合校長的講話并注意保持安靜、注意紀律;
老師們會通過“威脅”的方式讓孩子們守規矩,利用“強迫”的方式讓孩子停止想做的事情;
老師們會通過“告狀”的方式向家長們反饋孩子的“不良”表現,以獲得家長的支持;
老師們會屈從于權威的命令,而讓孩子做一些不符合他們年齡的事情,就如同我們一樣;
老師們會通過命令的方式讓孩子們去干什么,而沒有耐心和時間去體會孩子們最真實的感受;
老師們會在精力不足、經驗不夠的情況下,通過最原始、最笨拙的方式處理孩子們的問題。
毫無疑問,在面對一年級新生,這個混亂的、稚嫩的群體,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雖然不夠智慧,但卻能馬上見到效果。
老師和學校并不是最了解孩子的,所以除了班主任外,每個班還另外配備了一個專管紀律的副班主任,即便如此,他們還是不放心的,面對這個重大的活動,還另外請了一位維持紀律的家長。
但很明顯,這不是最聰明的方式。因為旁邊就有一位睿智的老師,能夠輕松的保持班級的紀律,能夠和孩子們打成一片,融入他們當中,利用謎語、各種小游戲消磨著孩子們過剩的精力。
老師也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但家長們卻不能奢望于老師們緩慢的成長。
老師的不足,需要家長的彌補。
/ 02 /孩子的成長不能依賴于老師
雖然我斗膽提出了老師們的一些問題。但主要目的是想讓家長們了解:孩子的成長,尤其是剛剛進入校園孩子的成長,不能太依賴于老師。
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處于過渡階段,這個過渡不僅僅是學習上的過渡,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過渡,這個工作只能由家長來做。
依賴老師,我只想說,門兒都沒有!
我們無法對老師要求太多,多了也沒用,老師根本辦不到。
面對自己的孩子,我們的成長都如此緩慢,怎敢奢望于老師們!
當然,更不能奢望于學校的影響,就目前來看,這個影響關鍵在于家庭(確切的說,僅限于低年級的孩子)。
這讓我更加確信:家長自我提高的重要性。
我們簡單的考慮一個問題:是將孩子的成長寄托于他人,即便這個“他人”是孩子的老師,這種方式更妥當一些呢?還是寄托于自己更為妥當一些呢?毫無疑問,只能靠自己。
/ 03 /選擇最舒適而不是最正確的方式是每個人潛意識的行為
我相信每個年輕的班主任老師都熱愛著自己的崗位。
她們雖然會因孩子的“不聽話”而對他們大吼,雖然會采取一些錯誤的教育方式。
但,她們卻深愛著這些孩子,當孩子們遇到問題,當孩子們取得好的成績,當孩子們安靜下來看著比賽,老師們便會表現出最為美麗、溫柔的一面。
只是我們每個人都會于潛意識中按照自己的經驗去處理問題,而不是按照正確的方式來處理問題,這是人的本性,畢竟我們都希望過的舒服一些,不斷的學習只會讓自己處于未知的焦慮中,即便那樣能夠提升自己。
教師,這個行業。要求進步,便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東西,如何引導孩子、如何管理孩子、如何將知識更好的傳授給孩子。這其中包括了心理學、管理學和教育學。當然,老師也可以完全不去管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盡情的采用填鴨式的方式教育孩子,照樣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
試想,如果我們也成為了一名老師,我們會采取怎樣的行動,我想多數會傾向于后者,因為后者更輕松,不用額外的學習那么多東西,也不用去思考那么多哲理性的、讓人頭痛的東西,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慣性、自己的思維,舒舒服服的往前走,便能完成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學期的工作,誰還會有那份自我提升的閑心。
很不幸的是,在孩子的學習之路上,我們將會面對大量這樣的老師。
通過一天的深入觀察,我期望向各位家長展現:老師的工作環境、工作狀態。希望家長們能夠了解老師所遇到的問題,以及老師們會采取的方式。同時能夠以此角度來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
希望和各位家長共同進步!
# 心理學知識31 #
關系05│你真能保守住一個秘密嗎:人都希望被看見,這是人性極為根本的需求,就如同我們對自戀的追求。不管是是愛還是恨,我們都渴望被看到,所以,徹底的保守秘密是非常艱難的事情。我們也許會孤獨,在孤獨中沉思、汲取力量、成長,但我們必然渴望將孤獨中的收獲說給別人聽。
心理學故事:有些人會在臨終前將一些秘密告訴自己的老伴兒,希望獲得諒解,只可惜,常常是事與愿違,因為這個接收你秘密的對象可能太過脆弱,無法原諒你的過錯。就有報道說:一個老人因為丈夫的出軌,在臨終前還將丈夫殺了!另一個例子:如果在本拉登干了壞事兒之后,竟敢冒名頂替,那么拉登一定會氣死。“這個卑鄙的家伙,竟然敢搶我的‘功勞’”,你看無論怎樣,我們都希望在這種看見的關系中展現著自己的力量、勇氣…..一切!
——來自《武志紅的心理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