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現在大家都是使用數碼相機和智能手機拍照,可我們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前,都是使用的膠卷相機。現在這些老相機,后輩們恐怕再也難以見到了。回憶七十年代在化纖廠工作期間,我是一個攝影愛好者,當初自己卻沒有相機,長期借用的是當時車間技術員、華紡大學生管葆生(后任聚酯分廠廠長)的一部135相機。到現在我還記得這部《華山牌》照相機的模樣,它給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美好記憶。
? ? ? 此后數年,我攜帶這部相機,走南闖北,出差北京、太原,帶女兒去蘇州、無錫、常州游玩,回漢探親,它都派上了用場,它伴隨著我,見證了許多快樂時光,留下了無數美好瞬間。
? ? ? 后來相片越來越多,尤其是135照片又小,又不易保管,我給它們找到了安家的地方,就是現在不易多見的影集。也許這是世上最小的影集,只有目前最小的5英寸彩色照片大小,可它每一頁面能擺放4、5張135的照片,一本可容得下上百張照片,稱得上是微形影集。影集雖小,但是裝著的卻是滿滿的幸福。
? ? ? ?三線工廠的生活配套設施差,沒有照相館類的沖洗照片的地方,被逼無奈,只有學著自己洗照片。我對照書上的介紹,用木板釘一個電子管收音機大小的盒子,里面裝上紅色和白色的25w的燈泡,裝一個雙控開關,盒面上配一塊普通玻璃,一個印照片的曝光箱就很快投入了使用。后來廠里李欣自制了一個放大機,我也跟風自己動手做了一個,還蠻好用的,除了自用,還經常借給廠里的“發燒友”們使用。可惜后來搬家,把它當廢棄物丟了,唯一留下了一個花錢買的放大鏡頭。
? ? ? ?洗、放照片的主要材料相紙,就要靠出差和回漢時到照相 器材商店購買,買了多少,花了多少銀子已經記不清了,家中現存的相紙包裝盒可以告訴我,反正是一盒盒,一卷卷買回廠的。
? ? ? ?材料和設備有了,暗房就簡單多了。在自家廚房里,關上門,用床單把窗戶遮得嚴嚴實實,再裝上一個紅色燈泡,就ok了。一個人在密不透氣的小房里,一關就是幾個小時,有時甚至通宵達旦,那時就一點不覺得悶得慌,也許這就是興趣和愛好的驅動吧。在暗房里,反復重復著,放大、曝光、顯影、定影、烘干的操作,絲毫都不覺得累,尤其是看見相紙在顯影盆里慢慢顯現出人像,心情就格外興奮。掌握了洗、放相片技術,少不了還要為親朋好友服務,而且是無償的。算計下來,不計時間成本,光因曝光不足或者曝光過度而廢棄的相紙,造成的浪費就不少,所以自己洗、放照片不見得比在照相館加工便宜。但是見到自己勞動成果和想到日后的紀念價值,心里也是樂意的,就權當是學手藝交學費了吧。
? ? ? 感謝湖北化纖廠偏僻的地理環境和匱乏的文化生活,成全了我的興趣和愛好,并導致我步入中老年后,仍然執著地發揚光大。現如今是數碼時代了,過去的曝光箱和放大機都已經進了博物館,取而代之的是電腦、掃描儀、打印機、過塑機。這些硬件,我早己一應俱全,自學會了簡單的照片后期處理技術,并且把它應用到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了。
? ? ? 2015年5月在武漢參加化纖廠檢驗科同事聚會,黃維真專程從上海乘機來漢和老同事見面,但錯過了上午的合影。中午吃飯后,給黃維真在酒店門口照了張像,立即回家把她安排進了合影中,而且對原照片進行了修飾,一張滿意的紀念照,立馬送到了大家手中。
? ? ? 去年她們結伴去黃崗聚會,因是分二批抵達,又錯過了在美境地的大合影,于是我把不同一天的三張照片,p到了其中的一張上,彌補了大家的遺憾。見到我的“作品”到受贊許,讓我覺得頗有“成就感”。
? ? ? 這張神奇的合影照,我把它鑲嵌在像框里,擺放在家中,看到它,我就會沾沾自喜。感覺到這就是從老相機延續下來的化纖記憶。
? ? ? ? ? ? ? ? ? ? ? ? ? ? ? ? ? ? ?20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