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繼續。
四、疲勞
現在的人雖然沒有衣食之憂,但卻并沒有多少人過上了悠閑自得的生活。大部分人還是會處在一種長時間疲勞的狀態中。
我們每天的生活能給我們帶來疲勞的東西太多了:繁忙的工作、息息的人流、各種各樣的噪音。這些東西讓我們的神經時刻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不過有一點倒是需要澄清——很多時候,導致我們疲勞的還真不是什么高強度的腦力勞動,而是情感上的疲倦所致。家人、朋友、領導都是帶來情感疲倦的源頭。所以,能夠處理好這些關系,還真是一件了不起的本事,至少,它不會讓你感到那么疲勞。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應付這種情況的。比如關注當下正在做的事情,在不該煩惱的時候,就不去想煩惱的事情。這一點在最近的學習和生活中感悟頗深。有兩種事情其實是不用考慮的:第一種,完全解決不了的事情;第二種,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既然完全沒有能力解決,冥思苦想是毫無意義的。至于還沒有發生的事情,如果我們愿意去想的話,那就有想不完的的事情等著我,以至于我再沒有一點時間用來做當下的事情。而當下未完成的事情又會給我帶來壓力和困擾。所以,關注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不僅僅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好辦法,更是提高生活質量、幸福指數的有效途徑。
我們雖然生活在社會當中,每個人都不可能不受到外界環境給自己反饋帶來的影響。但是,不要過分在意外界對我們的評價,因為即使是比我們厲害很多的牛人,這個世界也不會因為沒有ta而停止運轉,更何況是我們,真的沒有那么重要。不那么關注外在反饋,可以減少焦慮,就不會那么疲憊了。外界反饋中有一個很容易讓人產生疲憊的東西——恐懼。如果擔心什么事情,那就把這件事情的最壞情況想清楚,然后正視它,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接受。接受可以減緩憂慮,而憂慮也是恐懼的一種。熟悉會減少恐懼,而后再利用意志力和理智讓自己鎮定地思考。當我們真正冷靜下來之后,那些讓我們恐懼的事情看起來也沒那么令人恐懼了。
最后一個導致疲憊的原因——渴望得到刺激。正如文章開篇所述,現代人在物質上已經可以做到衣食無憂了,但大部分人追求所謂幸福的方向似乎有問題。他們可能會選擇不斷地刺激自己各種感官,以達到一種愉悅感。但現實卻是,越來越強的刺激讓這些人的各種感官變得更加遲鈍,與此同時,身心俱疲。最后,疲憊感和空虛感重新沖擊著不斷尋求刺激的這些人,導致神經緊張,無法領受較文雅的娛樂,只能繼續尋求刺激。他們似乎陷入了一個永遠都走不出去的怪圈。這樣的人在婚姻生活中也很難獲得快樂,所謂的幸?;橐鲆仓徊贿^是水中月、鏡中花。如此看來,在生活中需要節制自己的欲望,切不可引鴆止渴。
疲勞最惡劣的特性,就是給自我設置一個屏障,這會讓自己對其他事情再難提起興趣。
五、嫉妒
中國古代就有人性是善是惡的爭論,關于這個論題的討論,曾經引用了孩子的一些行為。不過,個人感覺這個論題放在孩子身上有點過于龐大。在一個孩子面前偏愛另一個孩子,這個孩子會感到忿恨,用“嫉妒之心”去概括是不是會更好一點。
提到嫉妒之心,在男女之間是有很大區別的。女人會把所有女人當作競爭對手,而男人只會把跟自己同行的其他男人當成競爭對手。漂亮的女人看到其他漂亮的女人總會感覺酸酸的,哪怕只是穿的漂亮一點。其實這只是因為男人和女人的生理結構不同,在漫長的人類演化進程中,擁有一定“嫉妒”之心的女人能夠更好地生存,并給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不過,在現代社會,嫉妒就不是那么好的事情了,尤其是過分的嫉妒。
嫉妒是會給人帶來災難的,因為它向人傳遞一種負面的能量,而嫉妒者自己也會變得郁郁寡歡。如果能把嫉妒變成欽佩,那結果就完全不同了。僅僅是態度發生了一點變化,但是產出就完全不同了。實際上,解決嫉妒靠的是快樂。欽佩也是快樂的一種體現。不過這好似一個死鎖:嫉妒就不會快樂,快樂又會解決嫉妒。研究發現,兒時的不幸很大程度上會引起嫉妒心的產生。所以要關注孩子的成長,盡量給他們營造一個愛的環境。另外,不要做無謂的比較。無論你多么成功,總會有其他方面被人超越。這樣一來,多么大的成功都無法讓你快樂。
從嫉妒的角度來看,過度謙虛就不是什么好事情了。過度謙虛本身就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難免會產生嫉妒的情緒。而真正自信的人,沒有必要過分謙虛,只要表現最本真的自我就好了。滿滿的正能量,也會給別人帶來正向影響。另外,也不要期待所謂的公平,公平和平等是兩回事。雖然現代社會更傾向于釋放仇恨而不是友好,但作為一個希望追求幸福的人,我們應該主動釋放友好,這樣可以盡可能遠離嫉妒開來的傷害,距離幸福更近一步。
后記:發現最近的錯別字好多,檢討!后面會改善的。
日更挑戰第十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