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課、觀課、議課的幾個要點——聽《基于一線教師的課堂觀察》有感

? ? ? 聽過講座,兩種感受:1、很受用,簡單明了。2、有深度,引發思考。思考存在心中,和小伙伴們一起在理論學習+教學實踐中去揣摩,去思考,去研討,進而有啟發,有提升,同時有思想上的改變,有行動上的踐行。今天我想以問答的形式,來闡述我的感受:

問題一:學生在交流、思考活動的時候,老師應該做些什么?

答:

? ? ? 不影響學生思維,不打破他們持續性的思考,盡量不插話。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思考任務,并有適切的評價。悄然走近學生思考場域,不打斷,傾聽,發現,引領(有針對性、有目的性)。

問題二:如何進行有效的交流互動(自主、合作、探究)?

答:

? ? ? 提前告知互動交流的方法有:同伴互動、人機互動,師生互動等;提前告知互動一定是有深度的,互動之后一定是有問題生成的。

? ? ? 互動前:有明確的目的,清晰的步驟,針對性的交流要點,互動時候有規則要求。例:不說和互動話題無關的話,規定時間內完成要點;

? ? ? 互動中: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有目的的指點;

? ? ? 互動后:及時總結,發現問題,評價要及時有效。

問題三:議課時對于授課教師的認識和見解,作為議課人,你應該如何去做?

答:

? ? ? 認知:不憑空臆測,不武斷絕對,不固執拘泥,不自以為是。

? ? ? 態度:選擇合意的話語(別人能夠理解和接受的話),理直氣和,義正詞婉。

? ? ? 角度: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環節的設計,活動的設置;嘗試結合對教材的充分解讀與認知,結合專家、名家的優質課程資源的經驗點,創新點;嘗試根據真實的校情、學情和課堂實踐情境,再補充自己的一些成熟的經驗,提供一些可能性的方法、思路、建設性的意見。把“我覺得……”嘗試變成“我發現……”,這種情緒與口氣的變化,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針鋒相對的議課批判會變成了和諧共生的課后研討會,議課的對象自然而然就從人——課——事實(現象)。

問題四:下面一句話如果用在觀課議課上來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 ? ? “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仍然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甚至多于兩種思想。

——蕭伯納

答:

? ? ? 分享、交流和溝通。

1、分享:

? ? ? 觀課時,教師調動多種感官收集課堂信息,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眼睛的觀察和行動,以及與心靈的互動,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課堂的整體架構,教學的思路與邏輯,課堂的情境與故事,師生的狀態與互動,備課的準備點,學生的參與點,思維的生成點,目標的落實點,最終的成效點。

2、交流:

? ? ? 交流1:有討論價值的課堂教學的活動設計:為什么如此設計,學生如何參與活動中,教師如何引導和互動,活動達成的目標是什么,本次活動設計是否順利完成任務,有何更優化的創意。

? ? ? 交流2:蘊含的教育啟示,教育問題或教育難點:拋出問題,蘊含的教育啟示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教育問題:比如課堂情境的設置是如何輔助課堂教學?如何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真正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讀進文本?很多的點可以關注。

3、溝通:

? ? ? ? 思維的碰撞,才有靈感的乍現,有了溝通,就有了表達,有了表達就有了生成,有了生成的課堂,才是學生邏輯思維提升的過程,才是真正的課堂教學。

? ? ? ? 收獲還有很多,需要慢慢消化。不是一場講座就能讓自己的思想到達某個境界,而是在慢慢的學習,慢慢的熏陶過程中,自身的氣質、素養在發生著變化,讓自己去沉淀,去探尋,去注入更多的新的東西。

? ? ? 感謝遇見,感恩遇見!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