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課議課2020年8月26日 蓮溪中學
上午授課老師:郭紅梅
1、課堂現象:
開始時,用兩個視頻(5分多鐘)展示與火力發電的相關內容
教育問題:
我的觀點:
郭老師能把作業展示和火力發電用可視化視頻來展現,給原本平淡無奇的知識賦予活力,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求知欲,是值得借鑒的,但由于在課標中,這部分學習目標是熟悉能源分類和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僅僅作為非重難點部分,用了5分多鐘,占據課堂時間稍多。本節課的重點是知道原電池是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通過實驗會說明原電池的原理,會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以及構成條件。所以能否把火力發電第二個視頻,換成可視化圖片,或者自己繪制的流程圖更好, 這樣學生在已有認知水平上可以理解并迅速進入下一環節,重點部分!
2、課堂現象或教育故事:
提出“為什么銅片上會出現氣泡”問題后學生的假設和教師的引導
見解:
這里真實的課堂中,學生假設銅變活潑了,事實上,我們知道銅在金屬活潑性順序表中的位置是確定的,所以活潑性也是確定的。 這樣的假設可能會給其他學生造成誤導或者錯誤印象。那么我們如何引導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提出合理的假設呢?
站在化學老師的角度來說,我覺得第二個假設具有合理性,那么作為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做出合理假設呢?這是銅上產生氣泡是銅與稀硫酸發生反應了嗎,根據學生已有知識,銅在金屬活潑性順序表中在H 的后面,是不會與稀硫酸發生反應的,那么這里的氣泡就要從其他角度來進行分析了,前面已經提到要把氧化還原反應釋放的能量直接轉變為電能。而在氧化還原中鋅失電子,氫離子得電子,酒精氫離子在哪得電子,根據銅上有氣泡,我們可能判定是在銅上得電子,那就可以做出假設鋅失電子,電子通過導線轉移給銅了!這樣一步步引導,可以讓同學們體驗分析問題的過程,培養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結反思:在議課的過程中,我的語氣還不是那么委婉,應該學會表達這節課我應該怎么做?就像胡老師所說的,在提出建議的同時,應該具體的指明方向性。
下午授課老師:張偉麗
1.教育故事
洗衣粉的前世今生展示生角色的互換。
見解:
學生展示環節,鍛煉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學生從傾聽者變為主動表演者,課堂的創新,值得借鑒。是不是可以考慮,如何把學生角色轉化的,更真切,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互動,而不是只是一名學生的講述。
2.教育故事
砸金蛋環節
見解:
砸金蛋,用比較創新的教育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是值得許多老師借鑒的地方。這里同時讓5名學生在講臺邊等,一位同學砸金蛋,其他同學在黑板前等著,可能用時較長,如果是我,我可能會把問題分成四個不同的模塊,幾位同學同時砸完金蛋后,同時來做。
反思:
課堂的背后有有不同的故事,教育現象,通過觀課議課活動,讓我真正理解到了,你所看到的,你所想提到的,不一定是你所理解的,只有通過交流,通過來回議課,才能真正感受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從課標到觀察點,對照自己的課,可以一一做出分析,對自我課堂的提升非常重要。感謝有機會能參加這樣的活動。
觀課議課課堂實錄第一部分
主持人:感謝張老師為我們帶來的這樣一場顛覆式教學,相信在座的很多老師呢,也沒有太多的接觸到項目式學習。所以在我們的觀課之前呢我想請張老師就她對這節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過程給大家分享一下她在設計這節課背后的故事。
張偉麗:我先說一下什么是項目式學習。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在美國的中小學里是比較常見的學習方法,在國內教育圈近幾年來也很火。我為什么要選這節課呢?因為在年前我們跟著胡主任,參加了北師大魏瑞博士的項目式學習的課程研發團隊,學了這個知識之后我在想我能不能用學到的知識來應用于我的教學,我就嘗試著做了這樣一節課。剛才大家也看了我的這節課,項目式學習它不僅僅是在講課本上的知識。你們看了我的教案,上面有5個項目。這些項目中只有其中的一個項目是課本上的內容。也就是我的展示的三個項目中的第2個項目:探討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是課本上的內容,而第一個項目洗衣粉的前世今生和第三個項目探討洗衣粉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些都不是課本上的知識,這些都和加酶洗衣粉是上下游關系,或者是平行關系。我在這五個項目呢,在本節課只展示了三個,其中第一個項目,校園調查組進行的采訪調查以及發放調查問卷,只有通過調查才知道同學們在這次項目式學習中想要知道什么,這樣我才能夠依照調查問卷進行項目設計。第一個項目為接下來下來的項目奠定了基礎。而最后還有一個洗衣小妙招,其實這個項目同學們也做了非常好的準備。由于時間關系,我并沒有讓這個項目在本節課中進行展示,我為什么讓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和勞動節?聯系起來呢,因為在3月20號國中共中央發布發表了一個關于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學生勞動意識非常的薄弱,我們在新聞中也經常看到一些大學生,或者是進入社會的一些年輕人走房之后都會偷偷的跑掉,這是為什么呢?就是因為把租的房子弄得太臟了,接下來的房客就無法入住。基于這樣的一個目的,又是因為,嗯5月又是母親節,為了感恩母親,于是我把洗衣小妙招,這個項目變成一個課后作業:為媽媽洗衣服來感恩母親。
主持人:謝謝張老師,下面我們來進入議課的場域之中。剛才胡老師對我們,今天上午。也對我們觀察。也給我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今天下午的議課環節做了簡單的調整。各位老師呢針對。在剛才觀看的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現進行總結。你最想讓大家研討的課堂現象或者是課堂的問題。接下來哪位老師想發言?
崔冬梅:有討論價值的教育課堂和故事。在這里呢?通過觀課。張老師對洗衣粉的前世今生這一段的展示師生角色的互換。我覺得特別好,教師大變成了聆聽者,學生呢。成了輸出者。這一部分我覺得討論起來非常的有價值。
主持人:剛才冬梅老師提出這樣一個情景。剛開始師生角色的互換落到實處,能不能提高教學的效果?在坐的老師們可以說一下你們的看法。
解革:在這個階段呢。學生展示出他所做的項目。在展示的過程中,學生相當于替換了原始課堂中老師的角色。這里面呢,展示的學生能否與下邊的學生進行互動?能不能增加下面學生的參與度。
宗玲玲:我和解革的意見是一致的。要想讓學生成為輸出者要培養和鍛煉。經常上去展示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優等生。他們有能力,可以自動的上講臺上來展示。對于差等生或者是中等生,他們不是太愿意。所以我覺得老師們要培養他們進行角色的轉換。讓他們有聆聽者,變成輸出者。比如剛才展示的時候,不能光教那些舉手的學生,不舉手的學生也要讓他們有鍛煉的機會,這是我的觀點。
崔冬梅:我認為師生角色的轉變是教學方式的一種創新。能夠讓學生深度的去參與。我會學習張老師的這種做法。我發現張老師把前期的視頻制作呀,籌劃呀這些交給了學生,讓他們去拍視頻,做課件之講稿,完全放手給學生。問一下偉麗老師,這個同時或在這個之前,老師也會肯定許多的準備工作。那么張老師在背后如何組織學生制作那么好的那么精致的視頻,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張偉麗:其實剛才大家看到的這些視頻課件都是學生自己做的,高中的時間比較緊,我做這些事情也是冒著很大的風險。確實花了很多的時間。是正課的時間并沒有花太多,比如參與展示課件的這些學生,他們大部分用課間和飯后的自習時間來我的辦公室制作課件和視頻。讓我們放手給學生的時候,學生會給你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解革:通過放手讓學生去做呢,可以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現在只有一個學生上去展示。那這個項目組的其他學生是怎樣參與的?
張偉麗:是他們共同收集資料,最后匯總的結果。這個結果不可能讓所有的同學上來展示。找的這個學生是他們組表達能力最差的一個學生。王子婷同學組織能力特別強,但是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太好,在下邊甚至一句話要重復很多遍才能記住。這次上去他給了我一個很大的驚喜。整個展示下來,雖然你們看到他展示的不是太好,角色轉變的也不是很到位,但是他現在已經做到他的最好。是選人的時候我就讓表達能力最差的王紫凝同學來上臺展示就是為了鍛煉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解革:這也是我們其他老師需要借鑒的一個地方,讓學生通過展示鍛煉他們的能力。
主持人:我們新上臺的這些老師,有沒有想要表達的自己的觀點的呢?
趙磊:剛才角色互換這個問題吧。一個組里邊有成績好的,也有成績差的。農村的這些中小學基礎都比較差。那么這種活動怎么搞起來?
主持人:我覺得這個問題完全不是問題。因為越差越要搞這種活動,如果基礎本來就很差,在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讓他參與。你怎么知道他差呢。這里的差是你認為的差,你要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去參與。你要放手讓學生去創造你認為的差之外的驚喜。你要充分的去相信學生。比如杜郎口中學,他從一個偏僻的鄉村學校成為一個名校,就是因為學生比較差,老師的水平也不高。那他們就讓學生去講題,去展示其實學生是有很強的表現欲的。所以他們努力讓自己能夠在這個舞臺上變得更優秀。的過程中,他們就努力去獲得一些知識。那么教學效果就出了我們的意料。
閆老師:視頻都是學生做的嗎?出來就是這個樣子的?
張偉麗:這是最后的結果。
閆老師:你處理了沒有?你教我吧,我不會。
張偉麗:這個我也不會,這都是學生做的。
閆老師:嗯,我是教物理的,有時候做一個實驗需要兩個多小時,而無法在課堂中去做,所以只有錄視頻。我們做的視頻沒有什么好,如果視頻能做的話你教一下我唄。
張偉麗:這不是我們這個場域中的問題。如果你對這比較感興趣,我們下去再私聊。
主持人:龔淑華老師,你有沒有什么想表達的觀點?
龔淑華老師:剛才我看到張老師做的這節課,真的是特別特別好,常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節課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想了解一下。這個初中學習時間非常的緊張。那肯定要用很多的時間。因為它是一個持續性的學習。
張偉麗:這確實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我覺得這些花費的時間是值得的。我也曾遇到這樣的困擾,班主任說你在用自習課讓學生出去采集水樣等,第1個考慮到安全問題。第2個會考慮到會浪費學生做題的時間。我想如果說一節課刷很多沒用的題出去體驗真實的世界是怎樣發生的?哪一個更有價值呢?這叫浪費時間嗎?
主持人:看來在座的老師們對項目式學習教學都特別的感興趣。也對張老師,在這個場域中展示的第1人,大家的問題也比較集中。張老師的壓力也是比較大的。我總結一下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第一個就是全員參與的問題,張老師處理的比較好,他關愛那些學困生,不愛舉手的學生。讓他們及時去上臺分享,也值得我和在座的老師們去思考的地方。另外一個問題呢,就是剛才老師們說的在課堂上角色轉換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創新的改變。讓學生自主的去生成一些問題,讓學生自主的去解決一些問題。這個課堂就像張偉麗老師說的一樣。雖然花費了一些精力,但是是值得的。
崔冬梅:視頻我看到有一些片段是在學生展示的時候,講臺應該完全留給學生的,但是我看到老師一直在講臺上,我覺得應該把這個講臺完全交給學生,讓他們做這節課的小主人。
張偉麗:我站在講臺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呢,是這個錄播教室的攝像頭是自動跟拍的,如果我一動,攝像頭會立即轉向我。是那個上去展示的學生,他是非常膽小的。他讓我站在臺上她覺得才有安全感。其實我很想下去,坐在他的座位上成為一個傾聽者。雖然我站在那里,我也是在認真的聆聽。
崔冬梅:原來是這樣。這就是老師在課堂上的表現背后的故事。老師說出來了,我們還是可以理解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