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概念英語,是時候走下神壇了》昨天某平臺上一經發表,短短3個小時就被推薦了4.7萬次,閱讀量近7千。肯定我的觀點的人,有,但是很少,更多的是反駁,更有甚者破口大罵。
這里我把評論的內容歸納了一下,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最多的是“經典”派
一套經典的語言教科書,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被推翻的。只有認真學,才能體會到每一課在詞法、語法、句法、語感上的循序漸進;
學過新概念的人都知道他有多么經典,你所說的根本經不起推敲;
依然是最經典的教材、當年第三第四冊俺全能背誦;
不可否認,新概念還是很經典的教材。
在我看來,這些舉著“經典”大旗的人恰恰誤解了“經典”的真正含義。經典,一般是形容被大多數人認可的事物,
既然是經典,那就代表了能夠在那個時代得到普遍認可,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巔峰。當現在出現的東西不如之前的時候,我們才會懷念經典。
可是當今時代,我們最不缺乏的就是英語學習資源。形式上,有紙質的教材,還有電子版的;有視頻,還有音頻;有線上的,還有線下的;有兒歌、動畫片、繪本,還有教材、分級讀物、橋梁書、章節書;有原版的,還有引進的;有用來學發音、口語、語法的,還有有培養聽力、閱讀、寫作能力的;有研究二語習得理論的,還有探索教學實踐的;有針對本國語者的,還有專門針對第二語言學習者的;有學校、有培訓機構,還有教學網站;有為了培養興趣的,有為了出國的,還有為了準備考試的……
我們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習目標,不同的學習基礎,不同的學習模式,不同的喜好去選擇不同的學習材料,實現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有這么多種選擇,為什么偏偏抓住新概念不放,把它當作一把萬能的鑰匙呢?在這里我不是全盤否定新概念,它固然有它的優點,我想說的是,我們應該把它當作一種普通的英語學習材料,而不是神化它的作用,盲目的把它當作英語學習的圣經,從而放棄了更有效率、更科學的學習方法。
說到這,可能又會有人反駁:學校內無法實施個性化教學。可是,英語學習是依靠大量的輸入和練習的。學校只能給你提供完整的課程體系需要你課后按照個性化學習方案進行學習,作為學校教學的有力補充才能真正學好。
啟蒙幼稚派
教10年還只是針對0到12歲的水平的你怎么好意思對經典教材品頭論足?可笑死了。本來想用英語說這兩句話,又怕你看不懂。
那些把0-12歲的英語啟蒙當作小兒科的人難道忘了,自己小時候不但沒有進行過英語啟蒙,有的甚至到了初中才開始學英語?難道忘了自己就是因為小時候沒有抓住語言學習的關鍵期進行啟蒙,長大了成了“啞巴英語”的受害者?難道還要讓自己的孩子小時候不去聽英語兒歌,不看英語動畫片,不讀英語繪本,不聽英語有聲書,12歲以后再開始英語學習?
恰恰是0-12歲孩子的英語學習才是最關鍵的,才是最需要重視的。一旦錯過,就很難學到理想的水平,即使有,也是需要付出常人幾倍的辛苦才能做到的。
談到這里還有人提出:12歲以上的孩子英語學習難道不重要嗎?首先,我要聲明的是,我對新概念的剖析適合所有年齡段,因為有些人標榜的是新概念適合初學者至高中,乃至大學。另外,我是搞英語啟蒙的,英語啟蒙最大的好處就是為12歲以后的英語學習打好基礎。沒有啟蒙,英語學習就是空中樓閣!
如果孩子已經錯過了英語學習的關鍵期,平時的課業負擔又很重,這個時候就必須對孩子目前的詞匯量、語法知識、拼讀能力、閱讀水平等方面進行準確的評估,找到孩子的強項和不足,然后有針對性的迅速補上。這些孩子能自己完成最好了,如果孩子自制力差,需要找專門的培訓機構集訓一個階段。
在基礎知識補充好之后,再選擇一套英語標準體系(英標、歐標、美標),按照這一體系的要求講策略的學習。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施起來是需要孩子高度的自制和堅忍的,也需要家長懂得英語學習的理論,能夠提供合理的學習資源。
水平懷疑派
樓主自以為是的樣子,可以想到本身沒啥本事。
就您對新概念英語的理解,這水平還英語碩士呢!還教了十年英語呢!我教了十幾年了,越教越覺得這套教材太贊了,名符其實!還英語碩士,拉倒吧!
新概念走下神壇?跟你學英語的孩子倒八輩子霉了
拿兩個句子就來駁斥人家經典,新概念上面的句型一個頂一百句,連這個都不知道還說是英語碩士,還搞教育,真是呵呵了。
一個只教了10年英語的碩士,口出狂言要讓新概念走下神壇。
對于從事語言教學的人,既要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這是兩個最基本的條件,恰好這兩個條件我都具備了,我才敢站在這里提醒大家不要固守成規,要懂得充分利用好大量優質的學習資源。說我是碩士還誤人子弟的人,難道不知道有些人連教師資格證都沒有就堂而皇之的在課堂上大講特講?難道不知道有人連“二語習得”都沒聽說過,就鼓吹自己的一套所謂最科學的教學方法?
僅僅因為我批判了新概念就說我沒本事、枉為碩士畢業的人,恐怕連新概念都沒有認真學過吧。我可以從新概念英語的受眾對象、語法知識呈現方式、各階段跨度、詞匯量、教學方式等多方面有理有據的剖析新概念。而那些聲討我的人僅憑一知半解的讀了我的文章就開始出言不遜,妄自菲薄。連我的論述角度都沒看清,就說我自以為是;教了十幾年都沒發現新概念不足以適用于現代社會,真正誤人子弟的是誰呢?
叫囂新書派
說新概念英語不好有什么根據?有本事拿套比它好的教材?
但是,為什么沒有一本可以替代他的教材呢?還是有,我們不知道,不做市場推廣呢?
現在學新概念就像當年我父母學許國璋英語,存在即為合理。如果有教程能夠超越新概念,自然而然就會被取代,真不用你叫囂……市場、老師、學生早就把它淘汰了。呵呵
你說,用什么教材?
說了半天別人不好,那么問題來了,您倒是拿個好的來呀!
說了半天,你介紹部適合初學者學習的英語教材呀
這些叫囂我拿出更好的教材真是真是有井底之蛙的嫌疑,以為拿出“你行你上”的姿態來就能把我難住。好的教材多的可以專門寫書來推薦了。針對啟蒙階段的國外教材類權威出版社就有Scholastic, Oxford, Scott Foresman(Person), Macmillan等多家,每家出版社都有大量的讀物走進課堂,經過成千上萬教師的檢驗。還有劍橋英語、朗文國際英語、牛津英語、美國小學英語、培生英語……至于選什么,要看你想讓孩子出國還是對付國內考試,看你想遵循哪套評價體系,是英標?歐標?還是美標?但凡對英語學習有一點研究的人都會對現有的教材有一定了解的,或多或少都會聽說過這些教材吧,這樣叫囂,恐怕還是愿意拿新概念當作遮羞布吧。
不能否認,也有比較公正客觀的評價的。
“新概念的經典在于,里面有大量以閱讀內容為主題的各種題材,學習這套教材等于給學生們開設了一個有教師輔導的課外閱讀,閱讀的量多了,語言能力自然生成了,有了閱讀能力,詞匯量成倍增長,后續的寫作能力自然生成,學生的英語成績提高是必然。這好比學習漢語要做很多課外閱讀,僅靠學校的一套語文書很難將漢語學精通一個道理。之所以將新概念奉為經典是因為國內沒有適合學生們課外閱讀的原版書籍,即使有,原版的書也很貴,一般的家庭承受不起買書的費用。這就是新概念英語在國內風行的原因,話又說回來,不是多有的英語老師所能將這套經典教材講好。
我從沒否認的是,新概念即使在今天,還是有極大的使用價值的,只是提醒大家不要把新概念的學習當作所有英語學習的全部,不能把它看作是培養聽說讀寫英語各項技能的利器上文對于新概念的肯定是有道理的。但是這樣的看法還是有局限的,現在國內的家長在孩子英語學習上是十分舍得投入的。奉為經典的人要么自己不了解情況,不知道有那么多原版教材可選擇,要么中了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的毒。
還有的人質疑我是在嘩眾取寵,搏人眼球。新概念在我眼里就是一套教材而已,有它曾經的輝煌,在特殊年代給無數英語學習者帶來了只是在這個資源極大豐富的時代,不再適合做一套萬能的教材,國人也沒必要一提起學英語,言必稱新概念。之所以引起這么強烈的反響,還是因為有太多的人寧可舉著“經典”的護身符,安全穩妥的守著一套新概念,懶得去尋找更好的資源,不敢去嘗試新的課程,無法去判斷一套新教材的好壞。
教育改革的路很艱難,有諸多因素的限制,這些固步自封、動不動叫囂保護經典的人也是教育改革路上的一塊絆腳石。難怪學校里一些有思想的老師不敢改革教學方法,恐怕一有苗頭,就會被這樣的家長打壓下去了;難怪很多有培訓機構都去開設新概念這門課,因為安全呀,所有人都拿“經典”說事,還不愁生源。開一門大家不熟悉的,大家都以洪水猛獸視之,機構早早關門大吉了。
其實我明白,這些妄下結論的人大多都沒有仔細讀完我的文章,不排除有些人是職業噴子(復制過來的評論,臟話已經去掉)。在此我不做無謂的反駁,他們會繼續噴別人,而新概念還會高高的放在他們心中的神壇上,他們既不會去祭拜學習,更沒有時間去研究利用現在優質的資源。只是出于對于現行英語學習現狀的了解,基于我的知識儲備和理論基礎以及教學經驗提醒廣大家長和學生,英語學習是一個綜合的過程,需要我們全方位的努力,學校、家庭、機構結合起來,教材、讀物等相互補充,長時間的堅持,才能有效。
寫下這些話的時候,我的推薦數已經達到6.6萬,閱讀量達到1.1萬次,與此同時,系統還在不斷推薦,閱讀量也在增多,出來反駁的人還真繼續。看來我真是戳對了地方,戳到了無數人那根敏感又脆弱的神經,戳到了無數人盲目崇拜經典的痛處。我想,不但新概念是時候走下神壇,有些人固步自封的痛處也該有人戳一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