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市公司每股收益
(盈利能力,每股獲利的能力)
每股收益=凈利潤/總股本
其中凈利潤指的是“利潤總額—稅”,總股本是指股份發行和交易的規模,包括優先股(新股發行前的股份)和普通股的總和。對于股本而言,一般規模越小,交易價格越高。
在計算時,可以看出以下三點信息:
1)每股收益的絕對值大小。
2)凈利潤(扣除稅之后剩余的利潤)結構,比如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是企業長期主打的業務,具有持續性,因此要重點關注;投資凈收益;營業外收支凈額。這些都出現在“利潤表”中,或是出現在大類中,或是在具體的科目里。
3)可以看出利潤的變化趨勢以及產生變化的原因。
前兩點是靜態的,是每年的分離的個體信息;而第三點是多年的綜合信息,可以觀察得到該企業的總體變化趨勢。
2、每股凈資產
(凈資產是投資者權益,是這支股票的家底狀況)
每股凈資產=總資產/總股本
同樣關注以下信息:
1)絕對值大小,當然是越高越好。
2)凈資產結構,因為資產是被評估出來的,可以判斷資產形態有沒有被低估的,比如:無形資產、固定資產…
3)歷史變化趨勢。
3、凈資產收益率
(股票股東收益的盈利能力,也表示了公司回報股東的能力,一般至少>10%,才能說明有較強的盈利能力。)
其中凈資產包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投資者投入資本。
注:凈資產指的是企業未來的可持續的現金流入的現值,在數量上等于企業全部資產減去全部負債后的余額。
它和所有者權益一般情況下相等,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兩者有區別,并不相等。比如: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同一時間點的凈資產的價值并不等于所有者權益(指的是企業過去形成應該歸屬所有者享有的經濟利益)的價值;企業權益方面涉及少數股東權益時…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總額/凈資產總額
同樣反映大小;結構和趨勢三部分。同樣是越大越好。
4、每股現金流量
(經營活動是否能夠良性運轉,出現在“現金流量表”中)
每股現金流量=凈現金流量/總股本
重點關注以下信息:
1)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情況(最重要):為正,可持續,越大越好。
2)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情況。
3)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情況。
5、產品結構及變化
公司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產品毛利潤(毛利/營業收入)的變化等。
產品結構:根據能否滿足社會需求,生命周期分為:幼稚,成長,成熟,衰退期。了解產品結構,要關注新產品/營業收入的比例。
其中,毛利潤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指標,它反映了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與市場競爭程度密切相關。
可以與同行業毛利率平均水平作對比,不同行業在10%—15%范圍內變化,一般而言,超過行業平均毛利率的公司市場競爭力比較強;
毛利潤的歷史變化趨勢。
6、股本及股東情況
股東情況:看不同股東的關注(所占份額),看機構投資者的持股狀況,股東人數變化,持股股東的性質。
注意:機構投資者一般都是經過充分調研的。
7、投資情況(上市公司)
1)內部項目投資,關注資產負債表,在建工程(大小),投產以后產品和服務是否滿足市場的需求。
2)對外投資形式的股權變化,關注合作項目,參股的股權投資。
8、風險提示
反應不確定性,反應重大事項產生的影響。
包括:重大投資,合作,資產重組(兼并收購),股權轉讓,經營業績變化,公司遭受重大損失,重大訴訟,分紅方案等等。
要分析,該影響是有利/不利的?暫時的/長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