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又如何”:情緒低落為何會使人屈服于誘惑
緩解壓力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哪些能激活大腦獎勵系統的方法--吃東西、喝酒、購物、看電視、上網和玩游戲。
為什么壓力會勾起欲望
- 當你感到壓力時,你的大腦就會指引著你,讓你去做它認為能帶給你快樂的事情。
- 壓力包括憤怒、悲傷、自我懷疑、焦慮等消極情緒,會使你的大腦進入尋找獎勵的狀態。
- 當你面對壓力時,你面前的所有誘惑都會更有誘惑力。
- 壓力把我們引向了錯誤的方向,讓我們失去了理性,被本能支配了。
- 最有效的解壓方法包括:鍛煉或參加體育活動、祈禱或參加宗教活動、閱讀、聽音樂、于家人朋友相處、按摩、外出散步、冥想或做瑜伽,以及培養有創意的愛好。
- 真正能緩解壓力的不是釋放多巴胺或依賴獎勵的承諾,而是增加大腦中改善情緒的化學物質,如血清素、氨基丁酸和讓人感覺良好的催產素。
“那又如何”效應:為什么罪惡感不起作用
- “那又如何效應”描述了從放縱、后悔到更嚴重的放縱的惡性循環。
- 導致更多墮落的行為并不是第一次的放棄、而時第一次放棄后產生的羞恥感、罪惡感、失控感和絕望感。
除了自我諒解,什么都行
- 自我批評會講記積極性和自控力,而且也是最容易導致抑郁的因素;自我同情則會提升積極性和自控力。
- 增強責任感的不適罪惡感,而是自我諒解。
- 自我諒解能幫助人們從錯誤中恢復過來,因為它能消除人們想到失敗時的羞愧和痛苦。
- 如果你遇到挫折意味著你將一事無成、只會把事情搞糟,那么反思這個挫折只會讓你在痛苦中更討厭自己。你最緊迫的目標是安慰這種感覺,而不是吸取教訓。
- 當你遭遇挫折時,你可以使用下面的角度思考,使自己避免再次陷入罪惡感、羞愧感和屈服的泥沼:
- 你感覺如何?當你想到挫折時,花一點時間關注并描述你此刻的感覺,你現在的情緒如何?你有什么感覺?你是否記得自己失敗后的第一感覺?你會怎樣描述那種感覺?注意一下這種感覺是不是自我責備。如果是的話,你對自己說了什么?自知的視角讓你看清自己的感受,而且不會急于逃避。
- 你只是個凡人。每個人都會遇到意志力挑戰,每個人都有失去控制的時候。這個視角會讓自我批評和自我懷疑的聲音變得不那么尖銳。
- 你會跟朋友說什么?想一想:如果你的好朋友經歷了同樣的挫折,你會怎么安慰他?你會說哪些鼓勵的話?你會如何鼓勵他繼續追求自己的目標?這個視角會為你指明重歸正途之路。
決定改善心情
- 發誓改變會讓我們充滿希望。我們喜歡想象改變后的生活、幻想改變后的自己。
- 樂觀給我們動力,但少許的悲觀能幫我們走向成功。研究發現,如果能預測自己什么時候,會如何受到誘惑和違背承諾,你就更可能擁有堅定的決心。
感悟
我們現在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如果學習的時間過長,我就會感覺到我整個人都很煩躁,具體表現在我學習的效率很低、我看手機的次數增多、和旁邊的人說話的欲望很強烈,起先的時候,我會讓自己停下來玩會手機,但是我發現玩手機并不能改善我的焦慮的狀態。之后我感到煩躁時,我就和同學去操場進行快走,這樣不僅鍛煉了身體,在我除了汗之后,我感覺整個人神清氣爽的,我已經沒有焦慮的情緒了,而且我的學習效率也提高了。所以我覺得我們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緩解壓力。
我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人,在我遇到挫折的時候,我總是告訴自己沒事的,并不是我一個人失敗了,大家和我一樣,著這樣進行自我諒解之后,我覺得我會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更有干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