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整理】
G:越是相鄰的價值觀,行為就越接近,而越是距離遠的價值觀,就越沖突。施瓦茨把價值觀分為了4大類,10個價值觀。開放(獨立自主、精彩刺激、享樂)——保守(安全、老實聽話),追求卓越(成就、權利地位)——仁慈博愛(友善、博愛)。沖突和矛盾永遠存在,人的一生,就是矛盾綜合體。但是價值觀是可以改變的,可以通過改變價值觀去改變命運。
一、影響價值觀改變的三要素:年齡、重大事件、人生階段。
1、年齡越大越保守,年齡越輕越開放。這跟能力和體力有關。
2、男性更多追求成就和權力,女性更多追尋博愛或友善。
綜合來看人生就是一個從開放起步,中間會有兩條不同的自我實現之路,有人選擇追求“自我卓越”,有人選擇“友善博愛”,最后都是滑入“安全穩定”。
二、怎么改變價值觀:
1、重大事件會改變人的價值觀。重大事件可以是被動的,也可以主動創造,那就是人生的成就事件和里程碑——外人也能通過這個成就理解你的能力成果。
2、受教育。受教育的人價值觀會更加開放、自主以及精彩。好好學習是最大的心理駐顏術,是心靈永葆年輕的春藥。真正好的教育給你更多可能,而洗腦則相反。
3、不同社會階層傾向不同價值觀。仁慈、博愛、自主在社會頂層持續出現,而權力、傳統、精彩刺激持續出現在底層。
三、很多方式可以幫助你科學改命。
1、你可以通過管理自己的價值觀,管理自己的心理年齡;
2、你可以通過創造里程碑,受更好的教育,體驗更長的青春期;
3、你可以在價值觀地圖的每一個區域都好好體驗當下;
4、你可以修煉自己的仁慈、博愛與自主讓自己靠近更高社會階層。
最后——別討好別人,和自己比。
【思考】
怎么感覺每個都占有一點點呢,有一點保守,有一點追求精彩,還要追求成就和友善。我的價值觀是不是太不明朗了,跟昨天測試的結果不一樣;但是現階段,我想去修煉仁慈和博愛,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助人即自助,一點點變好。我好像正在向變好的路上出發了,可能還是有的時候一些方法不對,我還要不斷的調整。
聲明:
文章原文來自“得到——古典老師的訂閱專欄——超級個體”,本篇文章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整理和總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