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講了攢錢,然后有小伙伴留言說:攢錢之路,異常坎坷。可是就我個人經驗來說,我真沒覺得攢錢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雖然我知道有些小伙伴心里會默默的吐槽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可是每個人的個人情況不一樣,我之所以會攢錢攢得那么順氣自然,是和自己從大學就開始就記賬有關的。
為什么要記賬?
很簡單,生活費不多,得計劃著花呀。
我要是說我大學時候生活費一個月只有幾百塊錢,估計有些90后的寶寶們打死也不信:學姐,你是生活在哪個年代啊?
嘿,我還真的是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85后呀!
因為我是在成都某大學念的書,讀的還是師范專業(估計有四川的小伙伴知道是哪所學校了),我們學校的一大特點就是——食堂便宜又好吃,一頓飯只要花5塊錢不到,就能吃得不錯。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我是女生的緣故,男生估計是不夠的。如果愿意花10塊錢,就能夠吃得非常好了。
于是,我一度可以把每天的生活費控制在15塊錢之內,再加上平時也不太買衣服包包化妝品,所以一個月幾百塊錢的生活費是夠的。
但是,想把錢花完進而超支也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情,只需要和同學多去學校大門口的美食廣場吃幾頓飯、順便再逛逛街,就足夠消耗掉一整個月的生活費。要知道本來成都的美食就多,學校門口的美食廣場更是各類美食的聚集地,再加上我們學校是一個生活氣息濃厚的地方(強調一下,是生活氣息不是學術氣息),很出了幾家全成都都享有盛名的好吃的。
想起了當年吃的那些串串火鍋燒烤冷鍋魚冒菜水餃面條鐵板燒,口水直流。哎,怎么寫著寫著又餓了。
趕緊回到正題,如何能夠合理的規劃每個月不多的生活費,不要超支,還能保證自己能夠和同學偶爾能出去奢侈一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記賬!
最早的記賬,就是一本便簽本+一支筆,那個時候連上網都要去學校的機房,更別談什么記賬APP了,都是后來的事兒,所以就采用了最簡單但是也最方便的工具。
學生嘛,消費也很簡單,沒有房租、也沒有水電煤網費,項目就是:一日三餐、買書、買衣服、出去玩這幾個簡單的項目。
一開始的時候每天晚上回到寢室,就拿出小本本和筆記下一天的開銷,可是后來發現:不行,人的記憶力太不靠譜了,有時候晚上就會忘記 白天花了哪些錢,數目是多少,賬總是對不上。
怎么辦呢?很簡單,提高記賬的頻率呀,反正每天中午都會回寢室午休,那就把一天記一次賬變成兩次就行了。
那個時候還沒有做預算的概念,記賬的目的就在于:每周會算算看自己當周花了多少錢,這個月的生活費還剩多少錢,如果已經超支了那就接下來就得省著花,如果開支一切正常,那就意味著下周和同學的聚餐逛街可以如期進行。
后來,我會把每個月的生活費平分到每周,其實就相當于做了一個簡單的預算,盡量把每周的實際開銷都控制在預算之內。如果哪一周實際花費比預算還低,那剩下的錢就會順延到下一周,和同學出去吃個好吃的(感覺寫到哪里都離不開好吃的,怎么辦)。
后來有了電腦之后,我開始嘗試用Excel記賬,試了一段時間之后果斷放棄,太麻煩了,還不如用紙和筆呢。當然,最后紙筆還是讓位給了更方便的手機APP,這就是后面的事兒了。
養成記賬和做簡單預算的習慣之后,想要月光其實都很難,尤其是讀研有了一定的收入之后,每個月扣除掉必須的開支,就能把剩下的錢攢下來。
很多小伙伴之所以存不下錢,是根本就不知道錢花到哪兒了。以前移動支付(微信、支付寶)還沒那么普及的時候,出門還得帶現金,常常就會覺得:一張100元的鈔票,只要買了一個東西,無論貴還是便宜,找回來的錢很快就能用完,每當這個時候,都會有一種心痛的感覺,這種心痛的感覺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們買買買的欲望。
可是現在,我可以三周身上一分錢現金都沒有,買早餐可以刷支付寶或者微信,在手機APP上訂水果零食面包沙拉盒飯小龍蝦酸菜魚,在京東或者淘寶上買衣服買包包買書買電子產品,統統可以不用現金,全部都可以微信或者支付寶或者銀行卡支付。如果不是要輸入密碼或者指紋,甚至我們連在花錢的感覺都沒有,這種情況下,如果你不記賬,你真的非常非常容易超支啊。
當然,我知道對于記賬,大家的問題也很多,比如:
1.我記了好久的賬,還是月光,感覺記賬沒有用,怎么辦?
2.堅持了一段時間記賬,效果挺好的,但是后來沒堅持下去,感覺要堅持很難,怎么辦?
3.有沒有什么簡單方便的記賬法?
4.記賬究竟用什么工具最好?
等等等等,
關于這些問題,我會在接下來關于記賬的文章中一一回答,如果你有關于記賬的疑問,也歡迎留言告訴學姐喲!
好了,晚上沒有吃飯的學姐已經餓得沒有力氣打字了,這篇文章就到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