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9.20日 星期三 天氣晴
9月20日清晨音頻
各位同學,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們100天精華內容領讀營的第37個學習日。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小理論,叫做“溝通的藝術”。
人們很少意識到,自己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和溝通的困難有關。
首先,需要溝通的情境往往是兩難的。比如你的伴侶可能說了些讓你不開心的話,但是你很猶豫要不要告訴對方你的感受,因為你知道對方很累、難得休息,你并不想破壞對方的心情。又比如你和同事一起完成一個項目,你覺得ta消極怠工,時間緊迫,必須得爭取讓Ta和你一起努力,但你又怕指出這一點會影響到同事關系。
其次,即便你發起了溝通,也不一定能到達對方。比如你希望父母給你買臺新電腦,于是你告訴他們你的室友有了新電腦,而那新電腦很好,但你的父母只是很平淡地回應,你只好結束話題。而有時候你感到對方明白了你的意思,對方也不一定會遵循你的溝通請求。比如你很認真地告訴親戚,下次來家里不用帶禮物,太貴重。他們當時答應了,但下一次,他們依然拎著大包小包來拜訪你。
那么,在這個過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障礙,導致了溝通的不成功呢?為了幫助大家掌握有效又適當的溝通方式,我們選擇了研究人際溝通的專家Ronald B. Adler與Russell F. Proctor教授)的《溝通的藝術(Looking Out/Looking In)》來為大家做導讀。談一談人們對溝通的迷思、影響溝通的因素、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
關于溝通的6大常見誤解
誤解1:只要我單方面主動、積極地溝通,就可以和對方進行良好的溝通。
否。
在溝通過程中,溝通的雙方是相互依存的。溝通的質量同時受到雙方各自的溝通意愿、狀態與技巧的影響。
比如,你可能很希望和你的父母來一場彼此尊重的、成人間的對話,好好地談一談未來工作選擇的問題。你希望溝通過程中你們的關系是平等的,希望你的父母能認真地考慮你的意見;然而,你的父母卻始終站在以上對下的立場對你的選擇加以批判。結果,雖然你努力地用成熟的態度和父母溝通,這場對話也會難以繼續。
誤解2:只有雙方明確地表示要溝通,人們才會開始溝通。
否。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溝通。當我們不說話時,我們也像無聲的傳話筒,通過肢體動作、表情傳遞各種信息。因此,溝通不是從我們說話開始的,而是從我們和對方碰面那一刻就開始了,而我們說話前傳達的非語言的信息,可能會影響到后續的溝通。
比如,有天你和你的伴侶產生了矛盾,你們先是彼此沉默。過了會兒,你對伴侶招手說:“來,我們溝通一下。”但你發現你的伴侶好像不愿意和你溝通。這可能是因為,在你開口要求之前,你呼喚Ta的手勢、你臉上僵硬憤怒的表情,已經向Ta傳達出很多信息:你還在生氣,而且你自己也不樂意進行對話。這些信息都會影響Ta對溝通的配合。
誤解3:溝通當然是越多越好。
否。
溝通得多不代表溝通得好。糾纏在負面的溝通中只會產生更多負面的結果。
比如,有些人和自己的伴侶因為一件事產生了爭執。Ta抓著自己的伴侶不斷地爭吵,而在對方回避后還覺得很委屈,認為自己有努力地找對方溝通,明明自己才是更占理的一方。然而,并不是“在說話”就意味著是有效的溝通,反而由于持續地傳遞負面信息,阻礙了對方溝通的意愿;或者使得兩人卷入長時間的爭吵,產生更大的情感裂痕。
誤解4: 溝通一定會讓彼此加深了解、拉近關系。
否。
即使溝通很順暢,但不代表雙方都加深了對對方的了解、拉近關系。
可能你和自己的同學有很多相處時間,會一起討論下周去哪里購物/看電影。但是一年過去,你卻覺得依然不了解對方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覺得你們只是因為分班等外界原因才聚在一起,但并沒有建立深層次的聯結。
這是因為,不是所有的溝通都會拉近關系。關系的增近,取決于溝通過程中進行深度的自我暴露。那么,是什么使得某些信息的袒露比其他信息更深呢?有兩個向度可以界定自我暴露的深度:
一個是你暴露的信息對你而言越“具有特殊意義”,意味著你自我暴露的程度越深,比如你不會和所有人聊你的初戀,因為初戀的信息對你而言有特殊的意義。而另一個向度則是你提供信息的隱私程度,越隱私,意味著自我暴露的程度越深。比如可能對你而言,家人的情況是你的隱私,你只會和關系很近的人聊家里的情況;而一旦對方聽你第一次談起家里的情況,Ta會意識到對你而言,Ta已經和一般人不同了,對你們之間的關系也會有更深的認識。因此,根據時機,適度地進行自我暴露,有助于增近兩人之間的親密感。
誤解5:所有類型的問題都能用溝通解決。
否。不是所有類型的問題,都是溝通能解決的。
問題的解決需要雙方共同的意愿和努力,如果溝通很順暢,最后卻沒有落實到現實的改變,問題也無法得到解決(p.16)。比如你很希望你回避型依戀的伴侶能多給自己一些回應,于是你和Ta進行了一次坦誠的溝通,而對方也答應了,但之后對方依然沒有改變自己的行為,對你若即若離。
不過,雖然有時溝通沒有辦法幫助你達到你想要的目標,但溝通一定能幫助你更好地了解你所處的現狀。比如上面的例子中,通過溝通,你意識到這個方法行不通,需要考慮其他的方式,這比困在原地糾結要好得多。
誤解6:只要有好的溝通技巧,就可以進行有效的溝通。
否。
很多人認為,只要單純地磨練溝通技巧,就可以進行有效溝通。但首先,并沒有單獨一套完美適用于所有溝通情境的溝通技巧,因為每次溝通是不可復制的,參與溝通的人、溝通發生的場景都在變化,適用于一個情境、一種人的溝通方式,未必適用于另一個情境、另一個人。
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溝通?
1. 專注于你真正想要的結果
在溝通前,特別是重要的溝通前,先確認自己溝通的目的和需要。比如,你希望和你的伴侶討論Ta總是不做家務的問題,你先問自己,你真的想要的是什么(“我希望Ta可以參與到家務中來”)、你不想要的是什么(“我不希望Ta會暴怒,或者過分傷害Ta的感情”);然后思考一下,怎么樣獲得你想要的,又避免發生你不想要的情況(“我希望今天我們最終能一起制定出一個家務分配表,但我不想我們在過程中爭吵起來,所以我可以在過程中注意我的語氣,如果一旦Ta開始生氣,我就緩和一些”)。
想清楚自己的目的,也使得你在溝通過程中,一旦出現偏離目的的對話,能迅速地再把溝通導回你想要的方向,而避免陷入無謂的糾纏中。
2. 自我監控
在溝通過程中,保留一部分對自己情形的覺察(awareness),可以幫助你在溝通過程中更好地進行自我管理。
比如,你需要留意自己的情緒,防止在溝通中自己被情緒帶跑。如果你忽然注意到自己情緒惡化,你可以問自己是什么情況引發了你的情緒反應,而現在是不是一個表露情緒的好時機?如果一定要表達情緒,這個情緒的表達是否有利于你實現溝通的目標等等。
又比如,你要留意過程中你表達出的非語言信息。因為非語言信息在溝通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人會從你的非語言信息中形成對你的認識。比如你放松下的姿態會不會讓人誤以為你太散漫?你的表情是不是和你想表達的意思不符(有時候人們會違心地夸獎一個人,但是他們的表情卻會出賣他們)?你可以對著鏡子練習,看看自己平時傳達非語言信息是什么樣子的,是否需要調整。
3. 營造安全、良好的溝通氣氛
在正向的溝通氣氛中,溝通會更順暢,參與者們也會更樂于溝通:
例如,你可以 a.表現出你對對方的重視,你可以在口頭上給予及時的回應,或者用點頭、誠懇地注視的方式來回應,或者可以針對對方話語中的內容提問,來表現出你有認真地傾聽Ta的話。
此外,你可以 b.肯定對方的情緒,比如當對方因為被朋友背叛而憤怒、找你傾訴的時候,你可以反映出Ta的情緒,并且表示理解:“我想你大概很生氣,被信任的人傷害是非常傷人的”。
最后,你可以在溝通中多用 c.對事實的描述,而作直接判斷。特別在你處于兩難的溝通情境中更要如此。
比如你感到你的領導對你太嚴厲,你希望向Ta指出這一點,但是你又不希望傷害到你們的關系。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可以先給出事實的細節(例如行為事實:“上周這份報告你進行了三次審閱,甚至在客戶很滿意了的情況下,你依然就很多內容對我進行了批評”),而不要先判斷(“你挑剔我”)。這樣對方也能根據情境作出解釋(“我當時是希望能幫助你更好地學習,所以我提出了很多可以改善的細節”),避免因為誤會使得雙方沖突升級。
4. 學習多樣的溝通行為方式
之前提到,針對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我們得使用不同的溝通方法。除了進行坦誠的自我暴露外,保持沉默、模棱兩可的回復、或者回避都可以傳達出不同的信息、達到不同的效果。你可以平時多觀察不同人在不同場景下的應對方法,看哪些場景下、面對哪種性格的人比較適合哪種行為方式。
今日電影推薦《喜劇之王》 豆瓣評分8.5? 注意周星馳在不同情境下的神態與肢體語言。
9月20日讀書心得
人性美VS人性丑
美的不濃膩,丑的也不扭曲(可以想象下由魯迅先生執筆會如何處理故事走向)
《大淖記事》——淚中帶笑的汪曾祺
美到想哭。
一對碧人兒,卻不同于紅樓。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但都是長在生活的籬笆內。
現實主義基礎上的理想主義,悲喜交加,頗有《邊城》遺韻。
《雞毛》——笑中帶淚的汪曾祺
猥瑣人滑稽事,卻真真傷掉了一個樸實女人的心。
汪曾祺作品規律:大篇幅情境描繪,中部才開始引入人物,中后部才有點情節陡峭冷峻,剛剛緊張不久,又快速冷卻下來,留下余味供讀者品嘗。
筆記體小說本身不以人物強烈塑造(如外貌,對話,心理,大量細節)和情節的復雜性(如矛盾多元,沖突激烈)取勝;而主要靠氣氛營造引人入勝。所以前面會總會有大量的鋪墊與世界搭建,一是帶讀者完全沉浸到那個環境里面,二是讓相比起來略微單薄的人物與情節在讀者心中埋下種子,接著讀者這塊田去生長,去建立。(介紹那樣的“水土”,自然就會“看見”那樣一方人。如陳相公,如英子,如巧云,如十一子,如文嫂,如金昌煥)
《大淖記事》中的精彩之處
梗概:西村的十一郎,和東村的巧云相愛。天不作美,半路殺出劉號長攪和。倆人經歷了一翻苦難,終成眷屬。
驚艷之處1:整體結構,猶如說書人的話分兩頭,兩邊的故事線交待清楚后擰成一股,完整又通透。
錫匠的生活催生出十一郎這個人物,挑擔的生活催生出巧云。十一郎巧云水乳交融。
介紹水上保安的集體狀貌與生活,催生出劉號長。十一郎和巧云共同面對這個矛盾插入者——劉號長。簡單又清楚。
驚艷之處2:錫匠們的集體勾勒
這一幫錫匠很講義氣。他們扶持疾病,互通有無,從不搶生意。若是合伙做活,工錢也分得很公道。這幫錫匠有一個頭領,是個老錫匠,他說話沒有人不聽。老錫匠人很耿直,對其余的錫匠(不是他的晚輩就是他的徒弟)管教得很緊。他不許他們賭錢喝酒;囑咐他們出外做活,要童叟無欺,手腳要干凈;不許和婦道嬉皮笑臉。他教他們不要怕事,也絕不要惹事。除了上市應活,平常不讓到處閑游亂竄。
老錫匠會打拳,別的錫匠也跟著練武。他屋里有好些白蠟桿,三節棍,沒事便搬到外面場地上打對兒。老錫匠說:這是消遣,也可以防身,出門在外,會幾手拳腳不吃虧。——精神面貌一下子打了出來,作為烘托男主之用——人中之龍。
驚艷之處3:挑擔的集體勾勒
單程一趟,或五六里,或七八里、十多里不等。一二十人走成一串,步子走得很勻,很快。一擔稻子一百五十斤,中途不歇肩。一路不停地打著號子。換肩時一齊換肩。打頭的一個,手往扁擔上一搭,一二十副擔子就同時由右肩轉到左肩上來了。以及:什么都挑,全憑力氣吃飯,吃飯時的狀態,賭錢娛樂的法子,姑娘們挑擔和媳婦們的“快意”。——精神面貌一下子打了出來,作為烘托男主之用——人中之鳳。
驚艷之處4:文學意義上的本質真實
巧云破了身子,她沒有淌眼淚,更沒有想到跳到淖里淹死。人生在世,總有這么一遭!只是為什么是這個人?真不該是這個人!怎么辦?拿把菜刀殺了他?放火燒了煉陽觀?不行!她還有個殘廢爹。她怔怔地坐在床上,心里亂糟糟的。她想起該起來燒早飯了。她還得結網,織席,還得上街。她想起小時候上人家看新娘子,新娘子穿了一雙粉紅的緞子花鞋。她想起她的遠在天邊的媽。她記不得媽的樣子,只記得媽用一個筷子頭蘸了胭脂給她點了一點眉心紅。她拿起鏡子照照,她好像第一次看清楚自己的模樣。她想起十一子給她吮手指上的血,這血一定是咸的。她覺得對不起十一子,好像自己做錯了什么事。
她非常失悔:沒有把自己給了十一子!
驚艷之處5:冷峻利落的細節,一閃而過,回味無窮。
巧云在心里說:“你是個呆子!”
她說出聲來了。
不大一會,她也就睡死了。
就在這一天夜里,另外一個人,撥開了巧云家的門。
吹完號,就解散,想干什么干什么。有的,就輕手輕腳,走進一家的門外,咳嗽一聲,隨著,走了進去,門就關起來了。
撥開巧云家的門的,就是這個號長!
號長走的時候留下十塊錢。
鄰居們知道了,姑娘、媳婦并未多議論,只罵了一句:“這個該死的!”
他們在沙洲的茅草叢里一直呆到月到中天。
月亮真好啊!
十一子的牙關咬得很緊,灌不進去。
巧云捧了一碗尿堿湯,在十一子的耳邊說:“十一子,十一子,你喝了!”
十一子微微聽見一點聲音,他睜了睜眼。巧云把一碗尿堿湯灌進了十一子的喉嚨。
不知道為什么,她自己也嘗了一口。
錫匠們摘了一塊門板,把十一子放在門板上,往家里抬。
他們抬著十一子,到了大淖東頭,還要往西走。巧云攔住了:
“不要。抬到我家里。”
老錫匠點點頭。
錫匠們開了會。他們向縣政府遞了呈子,要求保安隊把姓劉的交出來。
縣政府沒有答復。
巧云問他:“他們打你,你只要說不再進我家的門,就不打你了,你就不會吃這樣大的苦了。你為什么不說?”
“你要我說么?”
“不要。”
“我知道你不要。”
“你值么。”
“我值。”
“十一子,你真好!我喜歡你!你快點好。”
“你親我一下,我就好得快。”
“好,親你!”
她的眼睛還是那么亮,長睫毛忽扇忽扇的。但是眼神顯得更深沉,更堅定了。她從一個姑娘變成了一個很能干的小媳婦。
十一子的傷會好么?
會。
當然會!
《雞毛》中的精彩之處
梗概:西南聯大,有位久居于此的文嫂。學生中有位心理畸形的小人金昌煥。樸實的文嫂飽受生活的刁難,最終又發現被金昌煥坑了一道,情緒崩潰。
驚艷之處1:對雞的狀態傳神如化境的細節描寫。
每天一早,文嫂打開雞窩門,這些雞就急急忙忙,迫不及待地奔出來,散到草叢中去,不停地啄食。有時又抬起頭來,把一個小腦袋很有節奏地轉來轉去,顧盼自若,——雞轉頭不是一下子轉過來,都是一頓一頓地那么轉動。到覺得肚子里那個蛋快要墜下時,就趕緊跑回來,紅著臉把一個蛋下在雞窩里。隨即得意非凡地高唱起來:“郭格答!郭格答!”文嫂或她的女兒伸手到雞窩里取出一顆熱烘烘的蛋,順手賞了母雞一塊土坷垃:“去去去!先生要用功,莫吵!”這雞婆子就只好咕咕地叫著,很不平地走到草叢里去了。到了傍晚,文嫂抓了一把碎米,一面撒著,一面“咕咕”叫著,這些母雞就都即足足地回來了。它們把碎米啄盡,就魚貫進入雞窩。進窩時還故意把腦袋低一低,把尾巴向下耷拉一下,以示雍容文雅,很有雞教。雞窩門有一道小坎,這些雞還都一定兩腳并齊,站在門坎上,然后向前一跳。這種禮節,其實大可不必。進窩以后,咕咕囔囔一會,就寂然了。于是夜色就降臨抗戰時期最高學府之一,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新校舍了,阿門。
驚艷之處2:通過一件事對于金昌煥這個人物的側面勾勒。讓讀者品出了一個“全”的人物形象,又給文末埋下伏筆。
一天,他正提著陽傘到聚興誠去上班,前面走著兩個女同學,她們交頭接耳地談著話。一個告訴另一個:這人穿兩件襯衫,打兩條領帶,而且介紹他有一個很長的外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聽話的那個不禁回頭看了金昌煥一眼,嫣然一笑。金昌煥誤會了:誰知一段姻緣卻落在這里。當晚,他給這女同學寫了一封情書。開頭寫道:“××女士芳鑒,逕啟者……”接著說了很多仰慕的話,最后直截了當地提出:“倘蒙慧眼垂青,允訂白首之約,不勝榮幸之至。隨函附贈金戒指一枚,務祈笑納為荷。”在“金戒指”三字的旁邊還加了一個括弧,括弧里注明:“重一錢五”。這封情書把金先生累得夠嗆,到他套起鋼筆,吃下一塊肉時,文嫂的雞都已經即即足足地發出聲音了。這封情書是當面遞交的。
這位女同學很對得起金昌煥。她把這封信公布在校長辦公室外面的布告欄里,把這枚金戒指也用一枚大頭針釘在布告欄的墨綠色的絨布上。于是金昌煥一下子出了大名了。
金昌煥倒不在乎。他當著很多人,把信和戒指都取下來,收回了。
你們愛談論,談論去吧!愛當笑話說,說去吧!于金昌煥何有哉!金昌煥已經在重慶找好了事,過兩天就要離開西南聯大,上任去了。
驚艷之處3:最見功力的文末抱怨。
文嫂把三堆雞毛抱出來,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來。“啊呀天吶,這是我口乃雞呀!我口乃筍殼雞呀!我口乃黑母雞,我口乃蘆花雞呀!……”
“我寡婦失業幾十年哪,你咋個要偷我口乃雞呀!……”“我風里來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艱難呀,你咋個要偷我口乃雞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賺大錢的呀,你咋個要偷我口乃雞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貴州十八盤,連尸都還沒有收呀,你咋個要偷我口乃雞呀!……”
她哭得很傷心,很悲痛。
她好像要把一輩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單和無告全都哭了出來。
驚艷之處4:冷靜博大的利落收尾。
這金昌煥真是缺德,偷了文嫂的雞,還借了文嫂的鼎罐來燉了。至于他怎么偷的雞,怎么宰了,怎樣退的雞毛,誰都無從想象。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讀后感:今天是訓練營的第37天,今日小理論是:溝通的藝術,人們很少意識到,自己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和溝通的困難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