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發了一首自己唱的《天邊》給文友聽。文友說,這本是一首深情綿綿的情歌,你怎么唱出淡淡的憂傷。
《天邊有夢》? 夏夏? 攝
這下我懵了,《天邊》是情歌?之前還真不知道。只是聽降央卓瑪老師唱得很深情,還以為是唱給某個隔世的重要的人。趕緊在網上查了一下,《天邊》的背后還真有一段讓人心酸的故事。
作者吉日格楞在文革中,和廣大知青一樣,響應號召到了生產建設兵團。生產建設兵團的生活非常艱苦,幸運的是,有一位美麗姑娘與他相伴。共同的磨難,使兩顆心貼在了一起。
三年后,姑娘考取了北京一所重點大學,而吉日格楞卻沒能如愿。姑娘在臨行的頭一天晚上來到了小伙子的營房,想向心愛的人道個別。可她難以開口。其實小伙子已經知道她明天就要回城了,卻沒有問。就這樣,兩個人默默的凝視著,沒說一句話。微弱的煤油燈下一對戀人的兩雙手緊緊的握在一起,默默的、久久的、相視著 …… 直到天亮,姑娘走了。小伙子沒有出來送行。這一別就是三十年。
這位蒙古族小伙子,后來成為了畫家。成名之前的生活非常坎坷、艱苦。那時,身上沒有任何積蓄。為了實現他的理想,他決定到北京撞撞運氣。那一天,他把身上僅有的一點錢買了一張機票,帶上簡單的行囊,飛向他生命新的里程,來到了北京。他站在機場的大廳里環視著周圍,機場宏偉壯觀,讓他為之震撼。突然,一道亮光把他的目光吸引了過去,他的視線定格在了不遠處的電梯上。
隨著電梯緩緩而下,現出一位中年女士,身穿中式旗袍,一副黑色的披肩拖在電梯的扶手上,風度翩翩……。吉日格楞愣住了!平時生活中,他還從沒見到如此氣質非凡的女人,更讓他沒想到的是,女士竟徑直走到了他的面前,伸出手說,“你好,吉日格楞!”。吉日格楞驚呆了,定睛一看,眼前的女士不正是三十年前兵團的戀人嗎? 女士告訴吉日格楞,她現在在英國,并問吉日格楞在做什么?還好嗎?吉日格楞不知所措,還沒等他說什么,女士寒暄了兩句,便急匆匆的登上了一部奔馳離去。
之后,吉日格楞才知道,兵團的這位戀人是現任的中國駐英大使。首都機場的再次相遇,勾起了他對那段往事的回憶……。 當晚,他在北京的地下室里寫下了一首歌詞,并請朋友譜了曲。一首《天邊》就這樣的誕生了。
時間又過去了幾年。一天,女大使兵團戰友聚會,大家為女大使唱了這首《天邊》。優美的旋律、動人的歌詞,歌聲結束,女大使的眼角濕潤了,她激動地問戰友們:“我在國外就曾聽過這首歌,這首歌是誰寫的?”,戰友們告訴她是一位叫吉日格楞的畫家寫的。
她又問:“哪個吉日格楞?”,戰友們告訴她是內蒙兵團的吉日格楞,這是他為兵團的戀人而作。聽后,她沉默良久,再也沒說一句話。 次日,她讓秘書安排了一個高規格的宴會,專門宴請吉日格楞,部分兵團戰友作陪。 宴會上,女大使緊挨著舊日的戀人。也許是職業的習慣,她始終保持著一份莊重,似乎顯得格外的平靜。可持重的神情也難掩她內心泛起的波瀾……
她并沒有直視吉日格楞,只是將頭微微傾向他,目視前方,輕聲的問吉日格楞:“《天邊》是怎么回事?”。吉日格楞微笑中帶有一絲的憂傷,說:“別聽他們瞎說……” 。之后,整個宴會上他倆再也沒有談及有關《天邊》的話題。多少年過去了,他們純真的戀情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段情,濃濃的!深深的!酸酸的!卻又是淡淡的!
五更泉? ? 練筆
《天邊》雖然是因情而寫的歌,但不是戀人之間的深情綿綿,而是一種恍如隔世的惆悵與憂傷。這種感覺我曾經也有過。這樣看來,這首歌蘊含的感情和深意,我當時是蒙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