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定制化”在互聯網時代,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因為,定制產品由于更接近互聯網時代的個性化需求,比標準化產品有更大的價值空間。因此,如何更好地滿足個性化需求,提高生產線的柔性是制造業長期追求的目標。
“工業4.0”時代的智能化,是在“工業3.0”時代滿足大規模生產的自動化技術和架構的基礎上,實現從集中式中央控制向分散式增強控制的生產模式的轉變,利用傳感器和互聯網讓生產設備互聯,從而形成一個可以柔性生產的、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大批量生產模式(圖1)。也就是“工業4.0”時代通過互聯網技術手段讓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更加緊密聯系、高效協作,使得個性化產品能夠以高效率的批量化方式生產,從而實現大規模定制生產。
而實現大規模定制生產,則需要采用動態配置的生產方式。“工業4.0”描繪的智能工廠中,固定的生產線概念消失了,采取了可以動態、有機地重新構成的模塊化生產方式。例如,生產模塊可以視為一個“信息物理系統(CPS)”,正在進行裝配的汽車能夠自律在生產模塊間穿梭,接受所需的裝配作業。其中,如果生產、零部件供給環節出現瓶頸,能夠及時調度其他車型的生產資源或者零部件,繼續進行生產。也就是,為每個車型自律性選擇適合的生產模塊,進行動態的裝配作業。在這種動態配置的生產方式下,可以發揮出MES原本的綜合管理功能,能夠動態管理設計、裝配、測試等整個生產流程,既保證了生產設備的運轉效率,又可以使生產種類實現多樣化。“工業4.0”時代,動態配置的生產方式能夠實現為每個客戶、每個產品進行不同的設計、零部件構成、產品訂單、生產計劃、生產制造、物流配送,提升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縮短生產周期。
我國制造業正處于一個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國務院相繼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和《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組合拳迎接“工業4.0”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其中,《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而《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的“互聯網+”協同制造是重點行動之一,旨在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強產業鏈協作,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協同制造新模式。在重點領域推進智能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制造和服務型制造,打造一批網絡化協同制造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形成制造業網絡化產業生態體系。
全球蛙是一家用戶直連制造商的C2M電商平臺,云集百萬創業者與億萬用戶,真正打造供給側產品,去庫存,去中間商,以量定產,提高商品性價比,使得分享經濟下的各方價值最大化。制造商可以為全球蛙平臺上的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私人定制服務,按照用戶的需求生產出有用戶個人屬性的產品;同時,全球蛙平臺以創客為橋梁,創客的創意想法交與制造商來打樣代加工,解決了制造工廠生產線閑置的現狀。
以智能制造實現個性化定制生產的制造模式正在逐步普及。《中國制造2025》和《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更被寄予了對于中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厚望。一個生產“個性化”、“定制化”,帶給大眾“個性”生活的新時代即將到來。
本文來源:
http://www.quanqiuwa.com/index.php?m=Home&c=Index&a=xi&i=zixun&id=84